第七章 縱橫恩仇(第4/10頁)

妻子雖然不理解張儀的思想,但她完全支持張儀的決定,因為她相信張儀將會是一個偉大的人物。兩人收拾了一下行李,便踏上了向西的征程,臨走前張儀對著楚國的山河大吼一聲:“楚國,我還會回來的”。這句話在楚國的山水之間回蕩,張儀頭也不回。

路經東周地盤,有個叫昭文君的富戶發現張儀不同凡響,便資助了他一筆費用。在劇烈競爭的年代,要想在歷史上留下大名,光靠金錢是不行的,但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行的。沒有錢,在鹹陽最起碼的吃穿住行如何保證?社交活動費用從何而來?這筆錢正好解決了這些問題,張儀千恩萬謝之後,繼續向西而行。

到此為止總共三個最主要的縱橫家總算亮相了。下面將講述他們之間的恩恩怨怨。

【3、張儀vs公孫衍】

張儀見到秦惠王的那一年是公元前329年。張儀的到來對秦惠王而言不次於一場華美的風暴,在此之前秦國領導人還從來沒有見過有人能將舌頭運用得如此完美。商鞅的冷酷嚴峻他們領教過,公孫衍的直截了當他們見識過,而象張儀這種流氓氣質的天才還是第一次踏到秦國的土地。很快秦惠王就被張儀華麗的口才將心掏走,便拜他為客卿(外籍顧問)。

無論張儀說了些什麽,但他知道在注重實效的秦國光說不練是不行的。命運女神馬上就給了張儀一個展示才華的機會。

這一年,楚威王逝世,他的兒子楚懷王繼承王位。趁著楚國忙於內事的時候,魏國派兵攻打楚國的陘山(今河南漯河東)。兩軍戰鬥得非常激烈,看樣子魏國無法將陘山一口吃下。作為一個國際活動家,這個事件引起來張儀的興趣,不過他並不關心魏楚誰贏誰輸,他只關心能不能為秦國謀點利益。突然他想到了什麽。

原來魏國雖然去年已經同意將西河割給秦國,但遲遲不予交付,魏惠王仍然心存幻想。張儀對秦惠王道:“我有個主意,可以讓秦國輕松獲得西河之地。”

秦惠王聽慣了外來大臣說:請秦王給我一支軍隊,我將為秦國攻取某地。一聽張儀這麽說,來了興趣,道:“什麽主意?快快講來。”

張儀道:“獲取西河的秘密就在魏國的士兵身上。秦王不如將在皮氏抓獲的那些魏國士兵和裝備還給魏國,並在輿論上支持魏國的對外作戰行動,這樣魏國就會加倍努力地去攻打楚國。魏國獲勝之時也是他疲憊之際,此時秦王再提及西河的交接問題,魏國不答應也得答應。”

秦惠王聽完之後,連連稱妙,授予張儀全權去辦理這件事情。張儀並沒有把以後將要實行的外交政策全盤告訴秦惠王,因為那個政策超出常人的理解能力之外,尤其是在還沒有取得任何業績的情況下,所以張儀在這裏玩了個小小的花招。其實秦國即便不資助魏國,魏國照樣會打得更疲憊,秦國照樣可以輕松地獲得西河。張儀這樣做是為以後的連魏政策做準備。

果然,魏國攻下陘山之後,乖乖地向秦國獻出了西河,到目前為止,魏國在黃河以西僅剩上郡一塊土地,但很快這塊土地也怕保不住。

公元前328年,張儀親自出馬,與公子華聯手攻下了魏國的蒲陽(山西隰縣),但隨即張儀又主張將蒲陽還給魏國。這個主張多多少少引起了秦國決策層的不解,不過秦惠王已經領教了張儀如何給魏國一小點利益為秦國換取更大利益的本事,也就同意了。張儀又向秦惠王要了一個兒子準備送往魏國做人質。

張儀跑到魏國對魏惠王說:“我們秦王對魏國夠意思吧。你也要對得起我們秦王喲。”魏惠王想想也對,幹脆把眼看守不住的上郡送給秦國,落得個順水人情。

張儀由於這項業績,在秦國更加發紅。為了表彰這個外籍人士的卓越貢獻,秦惠王特地從山東地區引進相國一職罩在了張儀的頭上,這樣張儀就成了秦國的第一任相國。

張儀的腦力似乎是無窮的,忙於外事的同時,還時刻不忘敲打朝廷內部的競爭對手。張儀向世人展示了什麽叫內戰內行,外戰也不外行。

風光一時的公孫衍因張儀的到來而光芒不再,相比他的強奪,秦惠王更喜歡張儀的巧取。公孫衍見自己慢慢被冷落,很傷自尊地離開了秦國回到魏國。

公孫衍沒有理由不氣憤,本來在秦國他曾經是聚光燈下的男主角,媒體的焦點人物。僅僅由於張儀的到來,他的事業急轉直下,到最後只有坐冷板凳的份。自此以後公孫衍將張儀當作人生的死敵。公孫衍選擇在魏國發展並不是對魏國的忠誠,而是由於借助魏國的力量他可以與張儀鬥爭,如果這個魏國不行,公孫衍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另一個魏國。像魏國一樣的國家在他眼中只是用來與張儀鬥爭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