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遼陽動態(第3/4頁)

……

三日後,耶律朔古亦領五千兵馬開到遼陽府東南,正如耶律察割帶來的三千人都是他的精銳人馬一般,耶律朔古帶來的五千人也全是精銳。述律平命耶律朔古暫駐城外,同時召開朝會,宣見耶律察割。

這日韓延徽父子上朝,兩下裏都有些惴惴不安,均知道今日地皇後就要將耶律察割明升暗降,褫奪他的兵權——這種敏感時節,誰知道會發生什麽事情!

整個東亞地區自漢以來就一直在漢文化的籠罩之下,契丹雖然仇視漢人,但還是不自覺地模仿中原的各種規章建設,朝會的規模禮儀也都是韓延徽制定,像足了中原舊制,耶律察割帶著拽剌兄弟虎步入內,在漠北他是敗軍之將,但這幾年統帥混同江數萬大軍,雄踞一方,威嚴氣度比起當初反而更增幾分梟悍。

耶律德光病重無法視事,如今是耶律璟監國,述律平聽政——契丹淺衍之族,連垂簾都不用了。

這次朝會規模甚大,在京的胡漢大臣幾乎都到齊了,群臣之中,耶律察割之父——東丹王耶律安端坐在最上首,他看著頂不住述律平壓力而被迫入京的耶律察割,眼中充滿了憂慮。

韓延徽和蕭翰連續宣布幾件大事之後,述律平說道:“天佑契丹,如今西朝有變,長安劉知遠、太原安重榮都蠢蠢欲動,江東李齊亦將為我援,兀欲(耶律阮的小名)也想奉圖欲(耶律倍的小名)回祖歸宗,我想立他為西遼王,統領大漠南北,察割,你以為如何?”

耶律倍是她兒子,耶律阮是她孫子,耶律安端是她小叔子,耶律察割是她的侄子,所以述律平處置這軍國大事,口吻上就像在處置家事一般。

耶律安端極其警惕地盯著述律平,要看她搞什麽把戲,同時向兒子使了個眼色,要他莫順著述律平的話,先反對了再說。

不料耶律察割卻跪下道:“太後英明!張邁自己作死,正是給了我們可乘之機!若永康王能奪回漠北漠南,那時候遼東為東契丹,大漠為西契丹,都是天皇帝派下子孫做主,我大遼便算恢復舊疆了。”

韓延徽見耶律察割如此配合,倒也有些意外,述律平又說:“若要支持兀欲立國,就必向天策舉兵……”

她話還沒說完,滿朝文武除了少數人外便都忍不住倒抽冷氣,呃哦之聲不絕於耳!

耶律阮要反天策,所有人倒都是樂觀其成,畢竟現在唐國太強大了,如果耶律阮所謀能夠成功,在漠北重樹契丹政權,那往後就能與遼東這邊掎角為援,就是萬一所謀失敗,至少也能禍水北引,減少遼東這邊的壓力。

可是如果要跟天策打仗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盡管關中、漠北、臨潢三場敗仗已經過去了幾年,但殿上所有人個個都是那次大戰役的親歷者,天策唐軍的強大誰不是刻骨銘心?

關中一戰破了契丹百勝的神話,漠北一戰丟了大遼最重要的縱深,臨潢一戰更是連都城都丟了,皇帝都廢了,如此連番大敗所帶來的後遺症,不是一兩代人是很難完全抹平的,現在才過了幾年?這就好了傷疤忘了疼了?

耶律安端站了起來,叫道:“太後,這事可得三思!”

他雖然在朝上只是虛尊,但怎麽說也是耶律阿保機的弟弟,而且還是一個造了阿保機的反還能繼續活著的弟弟——別妄想阿保機是出於親情才留下他的性命,耶律安端能活,那是因為族中有一股力量在支持他,阿保機為免契丹分裂才隱忍下來。如今雖然年老,在朝堂上也有幾個幫嘴的,更別說這幾年耶律察割擁兵在外,耶律安端自然更加得勢,朝堂上也有不少大臣明裏暗裏投靠他們父子的,這時耶律安端一發話,這些北派人馬上跳出來,紛紛叫道:“請太後深思!”

述律平道:“樞密院以為如何?”

蕭緬思便出列道:“遼東雖然有山海之勝,但孤懸東北,若不能向外拓展振作,久而久之必定衰亡。為長遠計算,必須有漠北遙相呼應。這幾年張邁在漠北橫征暴斂搞得大漠上民不聊生,各部各族怨聲載道,只要永康王登高一呼,漠北一定烽火遍地,那時候我們在出兵響應,規復大漠就算不能說有十足把握,至少也有六成勝算。”

誰都知道,蕭緬思乃是耶律朔古在朝中的代言,也是南派軍方的代表,蕭緬思出列說的話,就是耶律朔古說的話,也是代表著南派軍方的聲音。

述律平道:“這話正合我的想法。”又問:“敵輦(耶律屋質),你久知漢人虛實,你認為呢?”

耶律屋質道:“天策雖然表面看來強大,但他們擴張得太快,國內根基其實不穩,張邁一直是靠著安西人、河西人作為班底,如今吞並了中原,山東、河北的士人家族其實並非心悅誠服,更別說他任人唯‘西’,東人在唐朝內部甚受排擠,以前這些人都被張邁強勢壓著不敢說話,如今張邁一西巡,所有的矛盾就都暴出來了。我敢肯定,只要我們一發兵,漠北一豎旗,江東也會跟著發作,長安、太原也會有動作,天策民心必定大亂,到時候內憂外患,無有了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