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圖謀關中(第3/3頁)

原因很簡單,對遼國實力的認知,楊浩遠比趙光義要清楚的多。勞師遠征,步卒為主,這是宋國此次北伐的最大缺陷;六月發兵,以遼國的真正實力,絕不是三兩個月就攻得下來的,一旦拖到秋冬季節,宋國的長途運輸線就是他們最脆弱處,遼國不乏名將,在這上面動動手腳,趙光義就得重蹈王繼恩兵敗夏州城下的故事,閃電戰之所以稱為閃電戰,要求的就是速戰速決,否則就會陷入被動,而遼國,絕不是任何一個國家能速戰速決的對手。

其三,遼國是個全民皆兵的民族,只要他們下決心死戰,援軍可以源源不絕,最終把趙光義耗死在幽州城下,除非他們的統治者未戰先怯,萌生了退意。而不管是遼太後蕭綽,大惕隱耶律休哥,還是北院、南院宰相、大王這些高級文武官員,絕對是不畏戰的,宋國可以因為攻打漢國時遼國的隱忍不動而輕視他們,可以因為遼國孤兒寡母當政而忽略他們,楊浩不會這樣認為,蕭綽可不是後周的符太後,誰若以為她是個女人就好欺負,那是一定要吃大虧的。

在北邊吃了虧,十有八九趙二叔會想在西邊收回來,關中不能只有善攻之將,有鑒於此,楊浩便答應下來,並且聲明:“一旦長安到手,柯將軍便是長安留守!”

柯鎮惡聞之大喜,楊浩見眾將乍聞自己的大計,都是竭力向前,無一人有畏戰之意,心中也自歡喜。

折子渝蕭關遇險,給楊浩觸動很大,再加上永慶公主的一番話辭,他的信念在不知不覺間已轉變了。當然,這種轉變有很大原因是因為他的實力漸漸擴大到了足以進行一番擴張的地步以及部下們的群力信念而形成的影響,只不過這種潛意識的影響他自己也沒有清楚地認識到,並不知道這是促使他做出轉變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是不管怎麽說,他開始這麽做了。

除了楊繼業,在座諸將都是頭一次聽楊浩公開確認對關中乃至對中原的野心,興奮之余,拓拔昊風道:“大王,咱們要進取關中,青海湖那邊的夜落紇怎麽辦?這老小子知道咱們不會放過他,恐怕會狗急跳墻,扯咱們後腿。”

楊浩笑道:“夜落紇嘛,本王已有計較,楊大人,你來給大家說一說。”

楊繼業道:“是,諸位,青海湖那邊,大王準備讓艾義海將軍出馬……”

他剛說到這兒,一名暗影侍衛悄悄閃入,走到楊浩身邊,對他耳語幾句,楊浩霍的一下站了起來,驚道:“她?她怎麽來了?她帶了多少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