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章 過五關(第2/3頁)

一擊必殺,那是一個高明的殺手,也是許多殺手一生追求的境界,可是殺人無名,才是更加高明的境界。一個殺手,如果在殺手界名聲遠揚,甚至什麽排名第一、第二,這個人就離死不遠了。

真正高明的殺手,是無人知道你是如此高明。而這,還不是最高的境界,更加高明的境界,是殺了人,卻叫所有人都認為被殺者只是自然的死亡。這需要智慧,需要極其高明的智慧,還需要縝密的心路和嚴密的邏輯推理能力。

自出青州,夏潯與天鬥、與人鬥,智計百出,有勇有謀,每一道關、每一個坎,都被他闖過來了。而這一次,他還需要與自己鬥,唯有超越自己,他才能設計出一個完美無瑕的殺人計劃。

他需要闖過重重警戒去刺殺一位君王!

他需要把這位處於嚴密保護下的君王成功擊殺!

他需要把這刺殺,掩飾成一個自然死亡!

他需要盡量保證自己的人在殺人現場全身而退!

最後,他需要擺脫自己的“盟友”,帶著男男女女、大大小小七八口人安然返回大明!

他所設計的計劃,必須盡量保證可以連過五關,而這任何一關,都是幾乎不可逾越的一座巔峰!

※※※

帖木兒今天的精神很好,這個六十九歲的老人靜靜地坐在他的白熊皮座椅上,側著身,臉頰貼在柔軟的皮毛上,認真傾聽著部下們的意見。

沙哈魯的左路軍姍姍來遲,終於趕到了集結地點。對此,帖木兒並未給予過多的苛責。他是一個冷血的、鐵腕的君王,但他同時也是一個大家族的家長,一個父親。老兒子,大孫子,總是格外受到長輩疼愛的,對帖木兒這位大帝來說也不例外。

他的親生兒子只剩下兩個了,老三體弱多病,多年以來一直留守撒馬爾罕,他彪炳千秋的功業都是他或他其他的子孫創下的,他很不喜歡這個無所建樹的老三,而老四驍勇善戰,又是兒子裏邊最小的一個,最得他的歡心。

再說,他的計劃原本就打了提前量,他選擇冬季行軍,是因為夏季翻越沙漠,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那酷熱足以讓飛鳥都不敢飛越沙漠的上空。可他並不想選擇冬季作戰,冬季作戰對攻擊的一方來說明顯更加不利,會為他增加許多不必要的麻煩。現在這個時間恰恰好,春暖花開,冰河消凍,氣候正適宜的時候。

還有一點就是,右路軍統帥、他的孫子哈裏蘇丹已經被他剝奪了軍權,如果此時再處罰他的左路軍統帥,那他就需要對軍隊徹底進行一次重新部署了,時間上已不允許他這麽做。

將領們正在爭執不下,他們現在所爭執的焦點只剩下一個:主攻方向。

一部分將領堅持認為,應該穿越帕米爾高原,攻高密、占沙州,以此為基地,強奪嘉峪關進入陜西,盡取關中之地,東瞰中原腹地。堅持這一意見的,包括已經趕去接收哈裏蘇丹兵權的蓋蘇耶丁,他們是太子派的人。

另一部分將領認為,右路軍由蓋蘇耶丁統帥,奪哈密、沙州,強攻嘉峪關,中軍主力則配合左路軍繞道天山以北,從山西北面進攻明帝國北方防線。這一部分將領主要是傾向於皇四子沙哈魯的人。

支持以嘉峪關為主攻路線的人認為秦始皇就是以進可攻、退可守的關中為根據地,消滅東方六國,得到了整個天下。帖木兒帝國的軍隊可以效仿秦始皇,以他們武力之強大,只要把關中納入自己囊中,就有能力得到整個大明。

皇四子沙哈魯一派竭力反對,他們說哈密和沙州中間的距離太遠,又是沙漠,在不毛之地不宜運輸輜重,一旦不能迅速攻克嘉峪關,數十萬大軍屯於嘉峪關外,就會形成進退兩難的尷尬局面。

永樂皇靖難之役中,陜西和嘉峪關方向的明軍基本沒有參與內戰,這支強大的邊防軍團如果依托地形和關隘全力抵禦帖木兒大軍,只要堅持幾個月,軍需後援難繼的帖木兒帝國軍隊將不戰自潰,因為很明顯的是,明軍一定會對沙州進行堅壁清野,他們從當地得不到足夠的補給。

最後一點是:主攻嘉峪關的話,那麽右路軍就要承擔主攻任務,而右路軍統帥蓋蘇耶丁剛剛接手哈裏蘇丹的人馬,軍中將領多為哈裏舊部,恐怕調動不是那麽得心應手。

四皇子派認為應該從山西進入中原。因為這條路是廣袤的草原,戰馬和他們充做食糧的牛羊都可以有充足的東西吃,他們不需要攜帶大量的牧草,草原上的水源也比沙漠中充足。此外,北方歷經了遼金元三代統治,大明統治北方才四十年,北方漢人對中原王朝的忠誠度不夠,對異族的抵觸也不是那麽強烈。

太子派的人對此提出了兩個反對意見,一是這條路比較繞遠,二是帖木兒可汗出兵前同韃靼和瓦剌打了招呼,向他們表示了友好,可是瓦剌的態度非常曖昧。要走山西破雁門關就要經過瓦剌的地盤,如果瓦剌從中作梗,甚至與明軍媾和,從背後攻擊他們,帝國的勇士們就要陷入腹背受敵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