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煞費苦心(第3/4頁)

“萬一?一旦?你方大學士輔政佐君,不是要效仿周公麽,周公只要看到個有本事有威望的皇子、若有什麽文臣武將得人望、擁重兵,一旦、萬一、可能造反,以他的本事會讓天下大亂的,那就不管他有沒有罪、有沒有反心,立即動手幹掉?

難怪你方學士是大儒,這等驚天地泣鬼神的學問,真叫我佩服得五體投地!難怪你受地方舉薦入朝,太祖皇帝不肯用你,依著你的理論,若想天下太乎,那麽除了太子,其它的皇子就應該全部豢養起來,既不教其武功,又不授其識字,或者一生來就全都掐死以絕後患,是麽?”

黃子澄白眼一翻,冷冷地笑道:“我們冤枉了他了麽?他確實反了,不是麽?”

夏潯也笑了:“黃學士,你還要不要臉?燕王殿下應該俯首就戮,才趁你的心意吧?可燕王殿下若是真的俯首就戮了,你就肯承認冤枉了他麽?我看不會吧,燕王若是忠臣,那建文帝不就成了昏君,你們不就坐實了是奸臣?

所以,如果燕王殿下當初真的俯首就戮,你們還是會給他安一個蓄謀造反的罪名。史書上就會寫,各位大人英明神武,一俟發現反跡,立即誅滅了奸臣。

人死了,還得留個千載罵名!甘心就戮的湘王不就得到一個這樣的處置嗎?那位至仁至孝的建文帝,給他親手逼死的叔父賜了一個什麽謚號!戾!”

夏潯聲色俱厲,到後來聲震屋瓦,一字字一句句傳進每一個官員的心裏,在他們心底激起陣陣波瀾,有些人不禁反思起四年以來種種,自己一直理直氣壯的東西,真的是對的麽?

方孝孺亢聲道:“任你舌燦蓮花,方孝孺只忠於心中的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方某死而無憾!”

夏潯平靜下來,向他微微一欠身道:“方學士,忠於自己心中的道,求仁得仁,確乎值得尊敬!不過,難道只有你忠於自己的道?這四年來,追隨永樂皇帝出生入死、不離不棄的那些將士們,難道不是忠於他們的道?

你死,是衛道!張玉將軍百戰而死,難道不是衛他心中的道?只有你的道才是道?只有你才是死得其所?天地大道,只是為你而設嗎?憑什麽你的道就是大義?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你配嗎!此事關乎國家、民族與百姓嗎?你只是為建文立心、為正統請命,為你的信仰而死!殉道之心可敬,其道實在不值!”

方孝孺如遭雷擊,驀地退了兩步,一時再也說不出話來。

夏潯不屑地轉過身去,冷冷地道:“方學士,城破之日,有大臣死節,建文帝自焚時,亦有大臣死節,其中都沒有你,沒為建文帝倚重的你,你是在家中束手就擒的!

黃學士、齊尚書,當今聖上禦極之後,未及赴京的募兵大臣如王叔英、黃觀等,皆自盡明志,其中也沒有你們,你們是解散了兵馬,更換了袍服,潛逃路上被抓回來的。

他們若是不想死,大可不必死,向永樂皇帝稱罪臣服者,都得到了赦免,平安、盛庸這樣曾經大敗北軍的將領都能不死,何況是他們。而你們,是最該殉節自盡的,可你們都沒有死,何必還在這裏與我妄論大義呢?”

夏潯這番話就有點挑撥的意思了,聽在其他大臣耳中,神色果然有了異樣,夏潯趁熱打鐵,喚道:“廖侍郎!”

一旁聽的入神的廖恩趕緊上前道:“下官在,國公有何吩咐?”

夏潯道:“除了方孝孺、黃子澄、齊泰,其他各位官員一一請出來,咱們好好談談!”

夏潯靜觀各牢官員神色,顯然有人因為他這一番話,態度已經松動,只是礙於顏面,在眾人面前難以啟齒。他趁熱打鐵,把這些官員們一個個帶出去詢問,旁邊沒有其他犯官,那時讓他們承認有罪,請求赦免就容易了。

救得一個便是一家乃至一族,功行無量。至於仍舊不肯放下執念的,他也管不了那麽多了,改朝換代一個不死,那不是扯淡麽!

夏潯舉步往外走,這時候,離得近些的犯官家眷牢房裏已經傳出了瘋狂的吼叫,有犯官近親宗族長輩努力拿出長輩派頭,聲嘶力竭的呐喊,有妻兒父母號啕大哭的哀求。

有人想一死報建文,他的家人或許也有抱著同一態度的,但這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宗族親人卻像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那呼喊聲震耳欲聾,好像監獄裏發生了暴動似的,每一聲都在撼動著一些本來還意志堅定的人的心。

緊接著,更遠處牢房的犯官家眷也明白了,立即也加入了哀求、解勸自家老爺的行列,而被明確宣布必受制裁的方孝孺、黃子澄、齊泰這三人的一些家族成員,則像瘋了似的大罵起來,看他們拼命撼動著柵欄的瘋狂模樣,如果現在把他們放出來,他們能撲過去把連累他全家那個罪魁活生生咬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