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投石問路(第3/4頁)

李景隆霍地瞪圓了眼睛,吃驚地看著他,有些不敢置信:“海盜殺不了他,連王爺也不肯殺他,這個小子,倒真是命大。”

“李景隆,真小人也!”

夏潯看到李景隆那副面目可憎的模樣,臉上不禁露出了輕微的笑意:“這個用兵運謀尚堪一顧的曹國公,後來怎麽就成了大明第一草包呢?真是奇怪,不知道這裏邊有沒有我的功勞。如果有,我一定會毫不吝嗇,助你李九江成就這‘千古英名’的!”

現在麽,且容你得意一時。

能忍恨罵枉怨,笑看風清雲淡,於榮辱之事而心無掛礙者,天下能有幾人呢?

※※※

周王一家老小,全被鎖拿進京了,其中最小的王子和郡主,還在繈褓之中,一位王爺,突然落得這般下場,妻兒老小全被關進囚籠之中,也真是夠淒慘的。

周王嫡次子朱有爋自然也在其中,他對父親還是極為畏懼的,生怕被家人發現他就是舉告自己父親謀反的人,一見自己也被抓起來,反而放下了心事,一心只盼望著到了京城,敘功論罪,到時候自己的堂兄皇上,便下恩旨,由他繼承周王之位。

朱允炆聽說周王一家被順利鎖拿還京,當即大喜,立即召集齊泰、黃子澄和方孝孺於文華殿議事。朱允炆欣然道:“三位先生,周藩已然束手就擒,削藩之策首戰告成,這都是諸位先生為朕運籌之功啊。”

三人連忙謙謝,朱允炆興致勃勃地道:“三位先生不要過謙,這份功勞,朕會記在心裏的。如今周藩已鎖拿進京,三位先生以為,朕該如何發落周藩,接下來,又該怎麽辦呢?”

此番擒拿周王,黃子澄獻計獻策,連順利擒拿周王的有功之臣李景隆都是他舉薦的,出力最大,因此搶先說道:“謀逆大罪,理應全家處死。不過,皇上素以仁孝治天下,周王畢竟是皇上的叔父,臣以為,可開恩,將周王削爵為民,流配邊荒,如此既可彰其罪行,又顯陛下寬仁之心。”

其實他也知道,所謂周王謀反,純屬錦衣衛炮制出來的罪名,周王在諸王之中名聲非常好,如果一條白綾把周王賜死了,其他諸藩不反也要反了,說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真落到自己頭上,有幾個人肯幹這樣的事兒?

朱允炆頷首道:“先生所言甚是,這樣的話,就把周王廢為庶人,徙往雲南吧!”

黃子澄道:“西平侯沐春剛剛病逝,現在由左副將何福代領其眾。沐春無子,當由其弟沐晟繼承侯爵之位。皇上可下詔由沐晟承西平侯爵,令其與何福嚴加看管周庶人。”

齊泰覺得有些不妥,插嘴道:“皇上,那周藩一脈要就此斷絕了麽?舉告周王的朱有爋可是立了功的,此人……”

朱允炆眉頭一皺,厭惡地道:“以子告父,忤逆不孝!如此不孝不義之人,會是個忠節烈士嗎?自應一並發配!”

黃子澄笑道:“尚禮兄愚腐了,且不說這朱有爋卑鄙無恥,就說皇上的本意,乃是為了削藩,如果要給他朱有爋敘功封賞,要如何封賞?封他為周王麽,這諸藩豈不削了又起,何時是頭兒?”

齊泰聽了,垂首不語。

方孝孺道:“皇上,削周藩並不是咱們的目的,咱們的最終目的,是削去所有可能攘助燕藩的藩王,繼而鏟除燕藩,燕藩既除,其余諸藩皆不足懼,到時候,咱們就可以尋究諸藩過錯,一一削爵,貶為庶民,朝廷自此穩如泰山矣。”

他頓了一頓,又道:“如今周藩被削,正是投石問路。依臣之見,皇上可將周王謀逆之罪記於敕書,詔發諸藩,令諸藩共議其罪,這麽做,有三個好處。”

朱允炆精神一振,連忙道:“希直先生請講。”

方孝孺道:“一則,諸藩議罪,便是承認周藩有罪,如此,可令天下周知,周藩之削,並非皇上不念親情,也不是皇上獨斷專行,而是罪證確鑿,彰顯朝廷公道。二則,諸藩承認周藩有罪,便再也無法質疑皇上的決定,為周藩復起而滋擾皇上;三則麽……”

方孝孺微微一笑,撫須道:“皇上可藉此試探諸藩心意,看看諸藩的反應,做到心中有數,接下來,朝廷削藩才好有的放矢、有備而去!”

朱允炆擊掌贊道:“希直先生運籌帷幄,此計甚妙,就依先生,立下詔旨,令天下諸藩,共議周王之罪!”

※※※

牙床吱吱呀呀,夾雜著男人的喘息聲和女人的呻吟聲,帷帳放下,看不清帳中情形,只有兩個朦朧的影子,傳遞出一股誘惑的味道。

許久,一聲蕩人心魄的長吟,律動的紗帳緩緩停歇下來,一條結實修長的大腿從帷帳裏邊無力地滑落出來,白嫩嫩的,結實而不失肉感,修長筆直中帶著一股異樣誘人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