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大鵬斂翼候風雲(第3/5頁)

這一下商人們傻了眼,再將他們采購來的東西運往別處的話加上運費價錢提高了不止一籌,而且還錯過了最佳的兜售時機,他們只得悻悻地搞了場吐血大甩買,就地便宜處理了,然後采購了大批吳國土特產,咬牙切齒的準備運往他國把損失再賺回來。

吳國國力疲弱,連出席諸侯會盟都沒錢購買大批裝備、無力派出大量軍隊的消息通過這些行商們傳開了,因為吳國近來一連串氣勢洶洶的軍事擴張行動而對吳國有所警惕的中原諸國立生輕蔑之心。

雖然吳國也是姬姓諸侯,與中原諸侯同氣連枝,算是宗周嫡系,不過吳國偏居東南,幾百年來與中原諸侯沒什麽往來,風俗習慣都已被當地人同化了,再加上前些年吳國國力一直不上台面,因此在中原諸侯眼中,吳國一直是落後野蠻的地方。

試想在後世聲訊如此發達的年代,還有大部分民眾對別的國家一知半解,何況是那個時代呢,慶忌這番造勢,成功地隱藏了自己的實力,把借著晉國內亂吸引了中原諸侯的注意,從而迅速在東南展開擴張行動的鋒芒隱藏了起來。

在當時的年代,成為天下霸主便是諸侯們最大的理想。不能成為天下霸主,也要憑借自己的實力,成為不必向霸主朝貢、或者受到霸主禮遇和敬重的強大諸侯,這便是各國君主們的念頭。因此,沒有人懷疑慶忌的用心,慶忌的舉動反而惹來了兩個人的憤憤不平。

一個是東夷女王嬴蟬兒,昔日的成碧夫人;另一個則是衛國君夫人南子。不希望自己的男人光采奪目,成為諸侯中最耀眼的一顆政治明星。可是慶忌……

不知就裏的南子私下派人給他送來一封密信,信中還生怕傷了他的自尊似的,很是委婉地繞了一大圈兒,最後才提出衛國可以幫助他解決一部分路費、車馬費、服裝費……,希望慶忌能帶領一支看起來光鮮強大的軍隊赴黃池之會,成就他中興吳國之願。

慶忌看罷南子字跡娟秀的密信,笑吟吟地提起筆來,在一張素絹上只寫了八個大字:“但得一人,余願足矣”。

只這八個字,不知把那愛情路上飽受坎坷的中原第一美人兒南子哄得有多開心,只是八個字,她歡喜的看了半宿,然後親手把那密信蠟封了,藏在一支空心玉簪裏,整日戴在青絲秀發之間,再也不舍得丟開半步。

成碧同樣不知道慶忌的真正目的所在,她還以為慶忌自知目前仍不具備稱霸的條件,所以不想把錢花在這些無謂的方面。在她看來,展示強大的國力,絕不是無謂之舉,它可以在這次會盟之後,迅速擴大慶忌在諸侯間的影響,所以便慷慨地提出由東夷國向宗主國朝貢的方式,由她來提供這筆費用。

成碧當初在魯國時鋪設的商圈,在弟弟成了吳國大夫後進一步擴張開來,而且在諸侯之戰中大發戰爭財,財力較之當初還要雄厚一倍,要拿出這些錢來自然不難。

成碧與南子不同,南子對他的情感慶忌絕不懷疑,但是如果她知道慶忌懷有吞並天下諸國,建立一統天下的志向,盡管慶忌的布局設計,其結果已在幾代以後,出於對宋衛的感情,她的心中難免還是有些芥蒂。而成碧則不然,是以慶忌給她回復的書信便要坦誠的多,慶忌給她的回信比南子多了一字,只有九個字:“高築墻、廣積糧、緩稱霸”。

高築墻、廣積糧好理解,吳國向南已經吞掉了越國,向北勢力遍及東夷,向西北吞掉了陳國,向西兼並了潛山以東的所有土地,這樣一來,後方已無腹心之患,淮泗江漢盡皆納入吳國版圖。進可窺視中原,經營天下;退可閉關鎖鑰,稱霸東南。地理條件已經打好,但是一口氣吞下這麽大的疆域,要徹底消化吸收,同化居民、穩固統治,絕不是短時間便能辦到的事。這件事不解決,便像是踩著一塊舢板過江,看起來輕快,用不了多大風浪就能把他傾覆。

何況吳國內政雖有一班賢臣精心打理,變法改革,但是要見成效,也非一年兩年之功。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爭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戰略儲備;吳國的仗打的太頻繁了,擴張的領土尚未見利益,原來的積蓄已消耗將盡,此時應該休養生息、積蓄國力。

但是緩稱霸則大可玩味,吳國現在還沒有稱霸諸侯的實力,慶忌不說成碧也明白。因此他這個緩稱霸絕不是指這一次的諸侯會盟,那麽他是指什麽時候?如果有朝一日吳國有能力稱霸了,慶忌卻仍不想做這個天下霸主,那麽他想要什麽呢?

慶忌並沒有想到,他這封信竟讓成碧心中為了一個念頭猶豫掙紮,如此絞盡腦汁……

東夷女王嬴蟬兒的寢宮裏也是整整半宿燈火未熄,侍衛女官玄鳥經過女王寢宮時,偶然看到她坐在燈下,端詳著一封密信久久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