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聲東擊西(第2/4頁)

孫武目光一奇,欣然贊道:“圍城打援?公子這四個字用得好,孫武正有此意。”

慶忌略一沉吟,搖頭道:“難!以我們的人馬,縱要圍城也嫌兵力不足,同時還要打援,更是捉襟見肘,姬光手上還有近六萬人馬,我們合兵一處尚不足四萬,如何能做到兩面作戰,還要打敗甚或擒住姬光?”

孫武面色凝重地道:“這的確是個難題,這場仗注定了是場硬仗,可是以我們的條件,想要達成我們的目的,這卻是唯一的機會。孫武行此險著,也曾仔細斟酌過,孫武以為,姬光得知公子搶先趕到吳國,擔心老巢失落,一路必急急行軍,必然顧不上派出探馬仔細探察前方情形。而且他認定了公子搶先回國,志在姑蘇城,也很難想到公子會伏擊他。我們以有備算無備,這是我們第一個有利條件。

他既走的是旱路,須臾不敢停滯,士卒體力耗損必然極大,依孫武估計,這樣長途跋涉,士卒不得休息,戰力至少降低四成,我們以逸待勞,出其不意,這是我們第二個有利的條件;

姬光取旱路趕來,又是返回他的地盤,所攜糧草必然有限,再加上他一路劫擄成性,我看他的大軍連三日的食糧都不會攜帶,整個吳國現在雖然都是他的,但是他一旦受困,卻無從得到供給,軍心士氣乃至戰力極易瓦解,這是第三個對我們有利的條件。”

慶忌若有所思地沉吟著,慢慢道:“唔……還有麽?”

“還有,姬光得國已一年有余,藉築新城之機,他把全國豪紳巨富皆集中於姑蘇,又將吳國青壯招攬入軍中,此番攻下郢都,成為周天下自開國以來攻占他國大國都城的第一位諸侯,威名顯赫,轟動天下,如果今番我們不能一舉制之,此後再無機會,因此,這一計險著,是不得已而為之,不得已而必為之。

何況,伏擊姬光雖困難重重,其難度卻比攻打只有區區九千士卒把守的姑蘇城更容易些,我們只要能一戰重挫姬光,摧毀他的戰鬥力,那麽便可以掌握整個吳國戰場的主動權。公子請看,如果我們能將姬光殺死於伏擊地點,夫差的威望尚不足以懾伏整個吳國,而且姑蘇成勢必成為被我們圍困的一座孤城,如果我們反在城外困住他們,我們要攻城不易,他們要出城又何嘗容易?那時公子便可先立王號,以奪吳人擁護。

如果姬光不死,而是被我們圍困住,夫差救父心切,很有可能率兵相救,我們便可以把夫差的人馬誘出姑蘇城,趁機掏了他的心窩子。”

掩余聽了他的計劃,擔心地道:“這只是最好的打算,一旦失敗,恐怕我們就要陷入萬劫不復之地了。”

慶忌雙眼一閉,又霍地張開,問道:“諸位,各有其他的辦法?”

自掩余以下,眾將均默然不語。慶忌握拳,在那地圖上重重一捶,說道:“既如此,我們唯有這一個選擇了。”

孫武動容道:“兵貴神速,如果公子同意孫武的計劃,那我們馬上就要開始籌備了,如要伏擊,便要不惜一切代價,不但要重挫吳軍,而且還得速戰速決,否則即便夫差守城不出,夫概率軍自邗邑返回,我們也得陷入腹背受敵的尷尬局面。”

慶忌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不知他何以沒有提起禦兒城的守軍,據他方才所言,禦兒城守軍可是毫發無損,一旦趕來勤王救駕,那也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孫武狀似沉吟,若有意若無意地避開了他的目光,說道:“可惜,吳國中沒有可供利用的力量,否則……哪怕他們如楚人與公子結盟時一般貌合神離,也能幫我們分擔一些壓力。”

他這樣一說,慶忌心頭靈光一閃,便把剛才的奇怪念頭拋開了去,說道:“不錯,我們現在必須團結一切能夠團結的力量,今時不同往日,魯國已與齊國開戰,宋國則與晉國開戰,齊國與姬光有盟約,晉國與齊國有盟約,這樣一來,我們同魯、宋兩國也算是利益攸關的同盟,他們目前自顧不暇,雖未必有力量幫助我們,但是讓他們故布疑兵,做出引軍南下的姿態拖一拖夫概卻還是辦得到的。還有那些東夷部落,也能讓夫概頭痛不已,只要他們能拖住夫概一時,我們這裏就能放開手腳大幹一場,王叔……”

掩余點頭道:“成,我跑一趟。”

慶忌點點頭,又道:“此處北去不遠就是延陵,長卿,你來之前,我正與眾人商議,是否前去謀求季子相助,季子在我吳國威望甚隆,若他肯相助,縱然吳國軍隊還掌握在姬光手中,也能獲得絕大多數吳國平民和相當多的公卿大夫支持的。”

“季子翩翩君子,溫良如玉,乃至德之人,孫武久仰季子大名,只是此君淡泊名利,在他心中,社稷重於國君,黎民重於社稷,因此當年才隱忍下姬光弑君自立的事情,只為吳國社稷穩固,黎民得享安寧。請恕末將直言,今姬光仍占優勢,公子復國希望渺然,如果此時去拜訪季子,只怕季子不會因公子一家之仇、一氏榮辱而攘助於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