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鴻飛冥冥(第3/5頁)

“王叔,咱們有了這些眼線,其作用不亞於增加五萬大軍啊!”慶忌欣喜若狂地對掩余道,掩余自知軍情消息對他們的重要性,也不禁頻頻點頭。

“成秀,你就先留在這裏吧,此物對我用處甚大,大恩不言謝,慶忌向你許諾,我若能復國奪位,你成秀必拜吳國公卿,若你無意為官,我吳國也會盡一切可能為你提供方便,助你成為富可敵國的一方商賈。”

成秀聽了慶忌如此慨然的允諾,不覺為之動容,連忙屈身拜謝。慶忌將他扶起,微一遲疑,臉上微熱地問道:“呃……你與袁素快馬趕來,路上可還安靜?令姊既要離開魯國,這一路上各國都在大戰,她能平安到達嗎?”

成秀拱手道:“勞公子關心,家姊為人素來機警謹慎,身邊且有絕對忠誠的數百武士護從,此番秘密南來,料亦無礙。只是家姊乃一弱質女子,行路緩慢,還需遲些時日才能趕到,我想不出半月家姊就能趕到。”

“好!好!”慶忌眉開眼笑,分別這麽久,他的確是非常想念成碧,如今身邊雖有叔孫搖光和季孫小蠻一對小尤物,但是這兩人互別苗頭,彼此監視,誰也不讓對方多與他做私人接觸,慶忌眼睜睜看著兩枚可口的鮮果兒水靈靈地掛在嘴邊卻吃不著,如今終於有一枚可加可口、嬌艷欲滴的鮮桃兒送到嘴邊了。

春天,正悄然走來。

明天硝煙彌漫的戰場上,想必也是一片春色吧……

慶忌開心地想道。

※※※

慶忌成功挫敗伍子胥的陰謀,不但奪回‘那處城’,而且將退路已斷的吳軍士兵全部招降。吳王闔閭在郢都城內聞訊大怒,立即便要領兵親征,被伍子胥苦苦勸住。

羅江楚軍本是吳軍佯攻對象,因此損失並不十分嚴重,楚軍余部得脫大難,如驚弓之鳥般再不敢在郢都附近逗留,他們一路向西南轉移,最後在津邑遇到楚軍勤王大軍一部,兩軍匯合,這才在津邑駐紮下來。

子西率大軍兵分三路自隨國而來,占據了津邑、選城、漳巫三處要塞,對郢都擺出一副半包圍的模樣,與吳軍前鋒接連幾次交手互有勝負,一時軍心得到了穩定。但是這三個地方都在郢都北面,對姬光南返並無阻截作用。

慶忌知道這是楚人吃定了他意在把姬光阻在楚國,利用楚人耗盡姬光的力量,所以反過來利用他攔住姬光去路,讓他承擔來自吳軍的強大壓力。

此時他已擁有了帶帆和舵的新式戰船,篤定可早於姬光先行返回國內,只是一來新式戰船的建造和士兵熟悉使用還需要時間,二來吳國國內情形到底如何他目前一無所知,仍需等待燭庸、孫武的消息。為了不使費無極和伍子胥這對吳楚雙方的主帥生疑,他便將計就計,不斷發兵攻打魚阪,做出要占領魚阪,既而引軍南下,擋住冶父、渚宮、章華台這三條吳軍南下的必由之路的模樣。

吳人身在郢都並不驚慌,首先郢都糧草充足,只要沒有破城,就是守上三年都沒問題。二來,自長江水路返回吳國的兩條必經之路是‘那處城’和魚阪碼頭。自旱路返回吳國有三條路,一條是經章華台或冶父,穿越雲夢澤,另一條就是自渚宮向東南走,繞經後世有名的華容道,自吳越交界處返回。

那處城已落入慶忌掌握之中,即便由魚孤返回,也要考慮數萬大軍自江上返國所需的大量船只、登船輪渡的過程中慶忌是否會引兵襲擊等問題,而自那兩條陸路回國則沒有這些問題,因此吳軍死守魚孤,慶忌每次出兵攻打魚阪,權邑吳軍都自身後襲擾,郢都吳軍也會出兵援助。慶忌正好趁此時機做出無可奈何的姿態退返那處城,雙方戰局一時膠著不下。

期間,楚軍也曾出兵襲擾吳軍後方,奈何吳軍守著郢都堅城,又是吳王闔閭和相國伍員親自坐鎮,吳軍上下一體用命,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得手。慶忌屢屢修書遣使往子西帳中譴責,指其貽誤軍機,趁機痛訴獨木難支之苦,子西將軍卻是有苦難言,他雖是前軍主將,但軍中大權卻有費無極遙控當中,他即便想改變戰略,配合慶忌全力一戰,也根本做不了主。

慶忌此舉只不過是為日後自己脫離楚國戰場翩然返吳創造道義上的條件罷了,雖說把自己說的一副苦大仇深模樣,卻根本不希望他真的派兵來攪混水,費無極私心膨脹,正合他的心意。

敵我雙方就在這樣的膠著戰事中,姬光也加快了搬運楚國財富的進度,同時開始籌備大撤軍返回吳國。就在這時,帶領一支孤軍深入隨國的伯噽終於逮到了機會摸到九鳳谷,三千精兵殺入後方空虛的楚人陣營,殺得楚軍大敗。

九鳳谷裏楚國上卿、中卿、地方大員雲集,文種、範蠡一個下將軍,一個縣司馬,芝麻綠豆大的官兒,毫無話語權,被留守九鳳谷成了兩個打雜兒的,關鍵時刻還是這兩個人帶著自己的親兵闖進楚王的山洞,背起小楚王逃走了莽莽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