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楚都吳營(第2/3頁)

伍子胥皺一皺眉,正色道:“大王,驕兵必敗!楚人雖被我們打了個措手不及,但楚軍絕非一無是處,死戰竭誠的楚人將士更不缺乏,何況那慶忌此番卷土重來,更加不容小覷,這裏畢竟是楚國,是楚人的天下,大王怎麽如此大意。”

伍子胥直言厲色,姬光反而笑了,群臣之中也只有伍子胥敢犯顏直諫,而姬光卻恰恰欣賞他這一點,姬光頷首笑道:“相國提醒的是,寡人知錯了。如今眾將都在,相國便將咱們議定的對策說與眾將聽聽,如有不妥,正好大家計議一番。”

“是,遵大王旨意。”伍子胥拱手一揖,從容站定,向殿旁招了招手,立時有兩名武士走了上來,其中一人捧著一圈巨大的畫軸,到了殿上站定,兩人持著畫軸兩端,將畫緩緩展開,姬光凝神一看,卻是一副巨大的地圖。

伍子胥道:“這副地圖,是從楚宮中搜出的,臣依據近來雙方兵馬調動的情形予以注釋,遂成如今這副模樣。這圖上畫的紅點與紅線,是我軍勢力分布,而藍色的點與線,則是楚人兵馬。至於這個綠色的三角星,就是慶忌那一路人馬。”

那圖甚大,山川地理看著很是清晰,只有上邊的三種顏色的點與線叫人看著有些莫名其妙,這時伍子胥一加解說,眾人再與自己印象中的雙方兵分分布情形對比,果然一目了然。

從地圖上看,圍繞郢都,形成了兩道最為密集的紅藍色線條區域,藍色線條的中心點在隨國九鳳谷,楚國各條線路上的藍線都向那集中,然後匯合成一道粗的藍線,遙遙指向郢都。在郢都東南方的“那處城”,則是一個綠色三角,那是慶忌的所在,慶忌駐紮的地點非常微妙,這個地方是南下吳國的一個水陸要沖,慶忌據兵於此,擺出的架勢既象是要與楚軍合圍,進攻楚都的模樣,要脫身退出戰團,擇路東行進攻吳國也十分便利。

至於紅色的線點圖示,一個大大的紅點定在郢都位置,周圍幾處要隘和楚都的衛城也是一些紅點,猶如眾星拱月般把郢都捧在中間。在場的人都是吳王姬光的親信將領,他們一看自郢都出來的那條粗大紅線,就知是吳王已經敲定的返吳路線了。

伍子胥道:“眾將請看,楚人勤王之師一旦匯合,必從隨國擇路東向,其主帥十有八九當是費無極無疑。他的打法不外乎攻城與合圍兩條路。目前情形,楚人能調集的軍隊有限,而且楚軍新敗,士氣低迷,費無極未必敢冒險分兵包圍,以免被我們各個擊破,所以萬一事有不濟,我們要突圍離去,還是易如反掌的。這就是大王要冒險留在郢都,伍員卻沒有勸阻的原因。

唯一可慮者,是慶忌的心思,他是要配合楚王滅我吳師於此地呢,還要是趁楚人與我糾纏時揮軍吳國直取姑蘇?所以,對慶忌的動向必要格外小心,不過……他數萬兵馬,想要調動並非易事,即便真要揮軍東向,陸路來路,河流縱橫,泥澤山川不斷,他們只能憑兩條路走路,逢河架橋乘舟,逢山翻山越嶺,速度不會太快。若是乘船沿大江東向,雖是順水,但大江曲折,以船速來論,同樣不會比我們更快趕到吳國,何況吳國那邊還有夫概與夫差兩位公子阻敵,只要我們小心一些,當無大礙。

郢都之中,有我吳師主力一萬五千人,其中配備了楚人勁弩的三千人,釋放的囚徒、奴隸軍約八千人,他們主要負責加固城池、挖掘工防、修造城防器械。分兵駐守幾處山水要隘的約兩萬人,郢都附近衛城駐軍一萬四千人,伯噽帶走三千人,人數雖少,卻全都是經征慣戰的精銳之師,武器精良、甲胄齊全,人人都配發了楚人的勁弩,這支奇兵非同小可,待楚師東來,他就是插進楚人心臟的一把尖刀。

有此布置,當保我軍身處楚國,非逢十分意外,不致有什麽大的錯失。不過,大王身份貴重,一身系以吳國安危,如今大王身在楚國,雖有數萬將師扈從,也得以妨萬一。如果萬一,慶忌或楚人有何難以預料的奇妙好計,打破我們這種嚴密的防禦,就像我們趁楚人不備,直接殺入郢都一樣殺進郢都來,那我們就得當機立斷,馬上撤離了……”

說到這兒,他頓了一頓,姬光接口笑道:“未慮勝,先慮敗,這就是相國的謹慎之處了。眾將不要看楚人和慶忌來勢洶洶,一倍之敵是圍不住寡人的。若是萬一他們能突出奇謀,突襲入城,而我軍還未及離開,則依相國之計,集合精銳出東城,城中處處燃起火來以阻追軍。出城後,以戰車開路,後為步兵,中間裹挾現被寡人遷居東城的十萬百姓,那樣一來,無論是慶忌還是楚人,勢必不敢視如此眾多的平民如無物而妄然向我們發動攻擊,前途當無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