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五節 四面楚歌(第3/4頁)

長孫恒安只看李世民的臉色,見到他臉色忽青忽白,時而沮喪,時而振奮,一時間也不知道李世民到底想些什麽?

霍然擡頭,李世民問計道:“恒安,依你所見,眼下我們應該如何?”

長孫恒安道:“蕭布衣欺我們不敢出兵,這才長驅南下,再攻河東郡。秦王也應該知道,眼下我軍兵力在柏壁、翼城和上黨三地居多。衛王責任重大,也不過分得兩萬的兵士……”李世民聽到這裏,暗想能有兩萬兵力就不錯了,父皇既然已起了疑心,當然不會讓玄霸掌握重兵。長孫恒安繼續道:“這裏都是我們自己人,勿用諱言。河東兵力眼下不過數萬之眾,而且少經硬戰。若是蕭布衣攻打,只怕河東郡要亂的和一鍋粥般。天下如棋,蕭布衣治孤若是成行,勢必形成一條大龍,在翼城,河東、柏壁三地為所欲為,而我們則是益發的孤立,難以扭轉頹勢。其實眼下蕭布衣帶兵入河東,已屬孤軍深入,糧草肯定不足,我們就應該斷其後路,將蕭布衣部圍困在河東郡內,伺機剿殺,這才是當初僵持的目的所在,可不知道太子為何還是按兵不動呢?”

“太子按兵不動,我們卻可以出兵。”段志玄道。

劉弘基苦笑道:“太子背後是關中,當然可以按兵不動,我們背後是大山,還有和我們一樣為難的永康王和衛王,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李世民聽著心動,尋思長孫恒安所言很是正確。要知道讓蕭布衣孤軍深入,他們再趁機出兵斷其後路,正是當初商議之法,眼下機會已到,再不出兵,豈不是坐失良機?可自己新敗,如果不得李建成號令擅自出兵,若是敗了,恐怕在父皇眼中,更是沒有了地位。

正猶豫的時候,有兵士急匆匆的進帳道:“啟稟秦王,翼城前西梁軍已少,據探子所知,大部分都湧入到河東郡了。”

劉弘基建議道:“秦王,這應該是我們的機會,眼下南下的西梁兵士,據末將估計,應在三萬左右。若秦王允許,末將願領兵五萬,兜西梁軍其後路,匯合河東郡的郭子武剿殺蕭布衣的軍隊。秦王可聯系太子,攻擊汾水的西梁軍。堅守柏壁、翼城不難,我們眼下的目的,只要扼斷西梁軍的北歸之路,阻擋雀鼠谷的西梁軍南下救援入河東郡的西梁軍即可!”

段志玄也興奮道:“劉將軍所言極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瞻前顧後,終究難有作為。”

二將所言,其實和李世民心意吻合,但他還是有些顧忌,向長孫恒安問道:“恒安,你覺得我們若出兵,結果如何?”

長孫恒安想了良久,這才道:“秦王,我覺得此計可行。就算我們無法剿殺對手,但亦可撤回翼城。眼下唯一要防備的是,我們大軍攻擊西梁軍的後路,反倒造成翼城空虛,如果被西梁軍攻克翼城,那就得不償失。所以只要能守住翼城,出兵就算無功,也不會有什麽過錯!”

李世民終於下定決心,“那好,我就聯系太子,先行出兵。弘基、恒安,你們二人堅守翼城,等我回轉,可有信心?”

長孫恒安道:“要攻打西梁軍不易,要守住這裏,不會有任何問題!”

劉弘基道:“秦王,你身為主將,不好以身犯險,不如讓我領軍?”

李世民搖頭道:“蕭布衣地位比我尊崇,還不是親自到此?我領軍用意有二,一來可鼓舞士氣,最重要的一點是,若是父皇有責怪,我來擔當就好。”他這麽一說,眾人只能贊同,李世民很快點齊兵馬,過澮水南下,讓遊騎迅即前往柏壁,去報李建成。他急於出征,除了自己所說的兩點理由外,還有最重的一點緣由,那就是想要借這一仗扳回頹勢,再樹威信。

李建成得到消息的時候,不由大驚失色,連連跺腳道:“世民怎能不得我號令就擅自出兵?”

屈突通也是大皺眉頭,說道:“太子,西梁軍驀地孤軍深入河東郡,只怕有詐。”

李建成擔憂道:“想蕭布衣用兵奇詭,驀地會兵行險招,必定有所圖謀。”

二人都是覺得李世民帶兵追擊不妥,可一時間卻不知道蕭布衣的用意所在。

溫大臨道:“其實我覺得秦王所為不差,要知道蕭布衣驀地大軍南下,湧入河東,糧秣供給肯定接應不上。如果我們配合秦王的舉動,牢牢的鉗住他們的回轉之路,就可能將蕭布衣的大軍活活餓死在河東!太子,用兵不可保守,蕭布衣是人不是神,或許他亦是驕敵大意,只以為我們萬萬不敢出兵,這才南下河東。”

眾臣議論紛紛,一時間難以定奪。

李建成心思飛轉,可知道這時候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吩咐道:“屈將軍,世民已主動出擊,雖是不得我令,但機會難得,所以先斬後奏。眼下埋怨無用,當求配合他出兵。還請你吩咐人手急攻汾水的西梁軍,然後親自領兵一路向南渡汾水,奔澮水,以做世民的後援,同時協助我抵擋西梁軍南下救援,不知道屈將軍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