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五節 四面楚歌(第2/4頁)

李世民亦是和李建成一樣的困惑。

攻打翼城的是蕭布衣部,見到‘蕭’字大旗迎風招展的時候,李世民心中就有說不出的痛。

他親率人馬出了翼城,屯紮澮水旁,和翼城成掎角之勢,見蕭布衣親自來攻的時候,內心極想和他再決勝負。可理智告訴他,唐軍再也折損不起,他也一樣的敗不起!

唐將均望向秦王,等他決定,李世民見蕭布衣帶十數猛將,數百親衛在營前指指點點,談笑風生,終於還是忍住了沖出去決戰的沖動,喝令道:“不得我號令擅自出征者,斬!”

這句話當年對決劉武周的時候說過一次,李世民希望這次也能有效!

唐軍堅守不出,蕭布衣百般搦戰亦是沒有辦法,他甚至效仿一下當年古人之法,送一套婦人的衣服給唐營,可仍是無濟於事。雙方大軍堅持月余,這期間,西梁大軍源源不絕的從雀鼠谷向絳郡殺過來。

從西到東,從北到南,絳郡已滿是西梁和李唐的大軍。

西梁軍幾次挑戰,李唐避而不戰,西梁軍亦不再主動進攻,只是順汾水一線左右分兵下寨。如果說柏壁、翼城兩地成掎角之勢,那西梁軍無疑是一把尖刀刺了進來,暫時割斷柏壁和翼城的聯系。

李世民見了暗自心驚,心道從眼下的陣容來看,蕭布衣這次大軍已到了十數萬之眾,當然是否還有更多,李世民並不知情。呂梁山脈和太屋山脈連綿逶迤,夾出雀鼠谷,西梁軍更多的兵力都在雀鼠谷中,那裏戒備森然,李世民雖派人去西梁軍左近打探消息,可很多時候,根本無能回轉,就算僥幸回轉之人,也對西梁眼下的兵力不甚了然。唯一讓李世民稍覺欣慰的是,形勢正向他們預期的方向發展。

李唐就想僵持,結果西梁軍也的確開始僵持!

但這種僵持會不會有唐軍預期的結果,李世民心中沒底。

兩軍相持不下,轉瞬到了春末夏初。

西梁增兵也就從春季一直到了夏初,西梁軍的底子雄厚在這段時間內展現無疑!西梁軍一直在征戰,但少有攻打某地出兵超過十萬之眾,就算當年對陣竇建德,蕭布衣也是用極少的兵力力克對手,這次對李唐,唐軍眼下有三十多萬左右的兵馬齊聚河東,西梁軍極為慎重,看來也要達到這個數目。

這日李世民正在營寨中和眾將反復的研究形勢,分析西梁軍的真正用意,有兵士來報道:“啟稟秦王,蕭布衣所率西梁軍已下聞喜縣,順湅水向西南,直取河東郡。”

“是誰領軍?”

“聽說是蕭布衣!”兵士並不敢肯定。

李世民暗自皺眉,心道聞喜縣已算是絳郡最南,眼下長平的西梁軍雖未破李玄霸的封鎖攻過來,可西梁軍從雀鼠谷的增援看起來無窮無盡,這樣下去,遲早會把絳郡、河東的唐軍分為三部分。若是讓他們合圍之勢成行,自己在翼城又被孤立起來,不但是他所率部眾,就算是他身後的李玄霸、李神通兩軍,亦是為成為孤軍,如是一來,不又是重蹈幽州的局面?

長孫恒安也是大皺眉頭道:“秦王,形勢有些不妙,我們眼下處在被動之地。我們本來想和他們僵持,但從他們的出兵來看,很快又要對翼城形成合圍之勢。他們若是只圍不打,同時切斷河東郡和上黨的聯系,我們和上黨的糧草只怕很快告罄,再無支援,那形勢……實在比在幽州還要惡劣。”

李世民被他說中了心事,沉吟不語。

劉弘基問,“那依長孫先生的意思呢,我們該如何處置?”雖不知道長孫順德已死,但他遲遲不歸,長孫恒安無疑成為長孫家的代表。

長孫恒安嘆道:“當初在西梁軍兵力不足的時候,我其實就想建議主動出擊,不能坐等他們打過來。只是秦王新敗,堅守的策略又是太子提出,我只怕秦王要主動出擊,會讓聖上不滿。”

劉弘基沉默半晌,無奈道:“長孫先生考慮的也有道理,可總是這麽多心思,哪裏能集中心意作戰呢?”

李世民和長孫恒安呆的久了,知道他是左右為難,也是為自己著想,嘆道:“其實大勢已去……”

段志玄一旁大聲道:“秦王此言差矣,想我等河東還有三十萬之眾,關中更是占據地勢,何以輕言放棄?”

眼下和李世民一起商議的是長孫恒安、劉弘基和段志玄三人,這三人都算是李世民的心腹,是以出言無忌。李世民聽段志玄明是責備,暗中還有一顆不屈的心,也是心下感動。他心中懊喪的很大原因並非是因為西梁軍的強大,而是覺得前途茫茫。這仗勝也好,敗也罷,最終他李世民還不是李淵的兒子……

搖頭揮去心中這個沮喪的念頭,李世民心想,無論真相如何,李淵待自己都已不差,再說自己也極想勝過蕭布衣一次,他一直不肯承認,自己會不如蕭布衣!蕭布衣是風雲際會,才有今日的成就,他李世民總是束手束腳,如今機會再次來到眼前,當然再搏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