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六節 雙王會(第3/5頁)

那十騎來到隊伍前十數丈處,都是勒住韁繩,翻身下馬,動作齊整之處,不讓隋兵。蕭布衣見到暗自皺眉,不等說話,那十人已經以手加額,深施一禮,齊聲道:“大苗王恭迎西梁王!”

十人施禮完畢,牽馬退到一旁,請眾人先行。蕭布衣看了眼馬周,低聲問,“這是什麽禮節?”

他入鄉隨俗,不想怠慢,知道現在每一步都是關系到事情的成敗。馬周微有興奮之意道:“回西梁王,此為苗人十裏迎賓之禮,本是苗人最恭敬的禮節,當初蜀王楊秀來到此地時,才得到過這種迎接。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應該還有九撥來迎。”

馬周說的一點沒錯,隊伍行進中,不到一裏就有十騎來迎,端是禮數甚恭,蕭布衣以禮還迎,心中微有喜意,暗想這些日子的辛苦總算沒有白費,這個雲水居然能請動大苗王,大苗王又以如此恭敬之禮迎接,實在是讓人出乎意料。馬周本來心中惴惴,他得蕭布衣的器重是好事,但是這次任務艱巨,若是無法完成,幾乎是沒有臉面回轉東都,可見到苗人以最尊貴的禮節相迎,不由心中有點底了。

秦叔寶一旁道:“蕭兄,好像此舉大為友善。”

蕭布衣含笑點頭,“的確如此。”

眾人微有興奮,經過十裏迎賓後,緩騎來到苗寨前,只見到山溪流淌,清風動竹,一派祥和景象。蕭布衣輕聲道:“苗人數十年的安寧,我等不想破壞。”

眾人均是點頭道:“西梁王此言大善。”

蕭布衣這句話已經奠定了此次談判的基調,馬周默默咀嚼,醞釀考慮著腹稿。當然談判的要點早就被蕭布衣吩咐過,馬周只是想著蕭布衣吩咐的隨機應變四個字。

到了苗寨前,蕭布衣緩緩下馬,眾將亦是下馬跟隨,苗寨前,早有長號吹響,蒼涼凝重,一人緩緩迎出,深施一禮道:“西梁王,郎都察殺這廂有禮了。”

那人對襟長褲,腰纏大帶,敦實忠厚,看起來亦是樸素非常。只是一身肌肉鼓起,有如獵豹般剽悍。

蕭布衣還禮道:“久聞大苗王三子郎都察殺實乃蒼溪第一勇士,今日一見,名不虛傳,本王有禮了。”

郎都察殺終於擡起頭來,仔細的看了蕭布衣一眼,微有錯愕道:“西梁王威震中原,如雷貫耳,郎都察殺亦是早有心儀,今日得見,三生有幸。”

他錯愕顯然是覺得這個西梁王比他想象中還要年輕太多。巴地雖遠離中原,可中原商人現在來到巴地後,談論最多的就是西梁王。都說西梁有萬夫不擋之勇,這數年來,身先士卒的攻城略地,馳騁草原,縱橫黃河、長江兩岸,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中原群盜無不側目畏懼,在郎都察殺的感覺中,這個西梁王怎麽說也是剽悍非常,比他要滄桑一些,哪裏知道今日得見,發現此人儒雅俊朗,竟是個翩翩公子。

方才見到隋軍前呼後擁此人進來,郎都察殺認定此人就是西梁王,只是這一看之下,反倒有些不敢相信。

雲水銀鈴般的笑聲傳來,叮叮當當,“偏偏你們這麽多禮,一個想著搶奪我們的地盤,一個想著怎麽把人驅逐出去,可說起話來,卻是酸死個人。”

巴地早在隋朝版圖之下,當年蜀王楊秀更是統治巴蜀之地多年,雖還是采用苗人自治的,亦是帶來了中原文化。郎都察殺雖是苗人,可說起話來,文縐縐的,倒和中原人沒什麽差別。雲水雖是自幼長在巴地,可因為自幼在苗寨長大,卻少習中原文化,所以亦是想什麽就說什麽,沒有絲毫的顧忌。

郎都察殺聽到女兒所言,不由微有臉紅,暗道女兒魯莽。原來這十裏迎賓並非他的本意,卻大苗王的授意,本來大苗王的三個兒子都或多或少的接觸了李孝恭。李孝恭深謀遠慮,覺得大苗王遲早要把位置讓給三個兒子,這才在骨力耶幾人身上大費功夫。他重金收買三人,又向雲水提親,在郎都察殺心目中,覺得李孝恭可比西梁王意誠很多。

可他也沒有想到西梁王竟然會親臨巴西,更沒有想到父親本來一直都是隱居不出,少理政務,這次先到巴西,隨即就會迎見蕭布衣。

郎都察殺對西梁王本來就沒有什麽好感,因為這不過是他們的初次見面,李孝恭早早的打過招呼,眾人心知肚明,與其說是迎見蕭布衣,不如說是想趕走他!雲水是他的女兒,當然明白他的心事,這下徑直說出來,倒讓他好不尷尬。

蕭布衣敏銳的捕捉到這一幕,心中凜然。可聽到雲水對她父親說話也是一個腔調,不由好笑,心道這個雲水倒是任性妄為,誰的帳都不買。但雲水有時候往往一語中的,她說郎都察殺要趕走自己,只怕並非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