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七節 和談

裴茗翠輕聲細語,有如涓涓溪水般,清晰清澈。

蕭布衣傾聽不語,徐世績卻有些欽佩道:“裴小姐指點江山大事,頭頭是道,我是自愧不如。雖我覺得李密絕非明主,卻沒有想到裴小姐分析的更為透徹,卻不知裴小姐對蕭將軍如何看法?”

人都有好奇之心,徐世績當然也不能幸免,對於爭奪天下一事,誰都只能是盡人事,安天命,並沒有十足的把握。如今就算是李密在裴茗翠眼中地位都不算高,難免讓徐世績想聽聽她對蕭布衣的看法。

裴茗翠輕聲道:“中原逐鹿,偶然中夾雜必然。蕭兄眼下雖然勢力暫時不如李密,可若論逐鹿的可能,卻比李密強上一些。”

蕭布衣還是微笑,徐世績卻是雙眉一揚,“只是強上一些嗎?”

裴茗翠笑道:“蕭兄都不急,徐總管如此著急做什麽?其實立足襄陽在我來看,已經算是棋高一著,國手妙招,只是自古以來,由南一統天下從未有過……”

“從未有過不代表以後不會有!”徐世績這一刻意氣風發,“想桓溫依托襄陽北伐,三次本待功成,卻莫名出了昏招,坐待全勝,不事進取,結果無功而返,實在讓人扼腕。江南早非當年的江南,人傑地靈更勝從前,徐世績若得蕭將軍信任,既有前車之鑒,又非孤軍作戰,當不會重蹈覆轍!”

裴茗翠點頭輕嘆,“徐總管豪情壯志,看法非同尋常,當成就一番驚天偉績。你說的不錯,江南早非當年的江南,如今無論哪方面,都取得長足的進步。想當初黃河兩岸得灌溉之利,發展迅猛,江南多為蠻荒之地,少有人顧及,這才形成北強南弱的格局。可時不同往日,三百年前東晉大將軍桓溫就以襄陽為根基,當初以南伐北幾乎功成,三百年後的徐總管再次依托襄陽,很有可能開辟一番新天地。不過門閥士族畢竟不容小窺,妄想一舉滅除任重道遠呀。”

徐世績終於稍稍沉默,他發現比起他的意氣風發,裴茗翠反倒多了分沉凝。

這也不足為奇,想徐世績一直都在瓦崗,雖有豪情,可郁郁不得志,今日跟隨蕭布衣,終有機會掌控大局,施展拳腳,難免覺得世事雖艱難,卻無不可為。裴茗翠卻和他截然相反,由當初的意氣風發到如今的意興闌珊,卻少有事情能夠提起她的興趣。

二人年齡相若,可經歷卻是截然相反,看問題大同小異,但無論如何,裴茗翠有時候置身局外,反倒更加清晰一些。

她說話淡然,卻是往往一針見血,徐世績聽說眼前就是大名鼎鼎的裴茗翠,難免有了一番比試高下的念頭,可見到她話語從容,並不針鋒相對,突然之間,心中興起慚意,暗想裴茗翠並無敵意,自己卻總想高她一頭,已落下乘。蕭布衣由始至終,都只是靜靜傾聽,全不反駁,怪不得裴茗翠一來就說蕭布衣聽納人言,遠勝旁人,最少在這點上,自己還是不如蕭布衣。可在裴茗翠心中,自己又有什麽評價呢?

他想著心事,一時間忘記了說什麽,蕭布衣終於問道:“那依照裴小姐的意思呢?”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裴茗翠輕聲道:“其實聖上在這點已經做的不錯,最少大隋自立國以來,道佛並重,又重儒生,各業興榮,開科取士雖說對舊閥造成沖擊,但畢竟是徐徐圖之,並沒有對立到你死我活的地步。若非遼東一事,如今天下說不定已經新門舊閥並舉,再創秦皇漢武時期的盛舉。李密身為貴族,卻陡然和舊閥士族劃清界限,就算聖上根基諾大,都是不敢如此做法,何況是他?若蕭兄能慢慢容納,用個數十年的功夫,或許能夠無聲消弭眼下的局面,想我華夏大國,數千年不衰,雖偶爾被侵,卻不被異族所統管,這兼容的能力當是不言而喻。蕭兄現在能得江南商賈華族相助,欠缺的卻是高門舊閥的支持。蕭兄以目前之策,順取江南,當非難事。可若是要想陡攻北方,可以說無人支持,身陷苦地,勝負那就難說了。”

徐世績忍不住問,“那依裴小姐的意思,就讓蕭將軍接納大將軍之職位,然後借勢拉攏天下閥門嗎?可事情只怕沒有那麽簡單。”

“當然沒有那麽簡單,不過若循正道圖之,總比南轅北轍要強上很多。”裴茗翠微笑道:“眼下聖上聽楊太仆之計,五路大軍徑直攻打李密,蕭兄就算其中的一路,其余的四路分別是東都、虎牢、薛世雄和王世充。我希望蕭將軍前往東都,統帥右驍衛精兵,再戰瓦崗,拉攏東都諸閥,奠定不世地位。到時候西進關中,帥旗所過,當能少了許多阻力。”

蕭布衣沉默良久,“裴小姐讓我借東都之兵去攻李密?”

徐世績心思飛轉,暗想如此一來,不損根本,牽制瓦崗實在是上上之策,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