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節 交換(第3/3頁)

“小女因為見不得光,一直都是抑郁,早早的過世了。”董中將說到這裏,臉上更見愁苦和無奈,“無憂起名就是無憂,只是她娘希望不要和她這輩子一樣,能夠無憂無慮的過日子,她在天之靈也是心滿意足的。”

董中將說到這裏,扭過頭去,望著遠方道:“今年的雪下的倒也頻繁。”

蕭布衣聽到他聲音哽咽,故作平靜,轉過頭去的時候,眼角隱有淚花,倒覺得這個老人可憐。他故意轉移下話題,當然就是情不自禁,怕落淚當場的緣故。

“是呀,我很少見過下這麽多雪的時候。”蕭布衣應了一句。

過了良久,董中將才回轉過頭來,“可是世事往往如此奇怪,叫布衣的可能是個高官,叫無憂的也不見得會一輩子會快樂。”

蕭布衣見到他扯到了自己,回了句道:“董大人說的沒錯,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很多時候,還是要董大人看得開才好。”

“多謝蕭大人安慰。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董中將感慨道:“蕭大人每有妙語,只是這一句看起來就是飽經滄桑之感,看起來絕非年輕人的感慨,想必經驗豐富的緣故。我女兒過世後,老夫這輩子也就惦記個無憂了,可是她,”說到這裏的董中將目光滿是傷感,“聽說蕭大人也見過無憂的?”

見到蕭布衣點頭,董中將嘆息一口氣,“蕭大人覺得她無憂嗎?”

蕭布衣搖搖頭,心想這個無憂的憂愁就算你這個老頭子都是趕不上的。

“朝廷的勾心鬥角老夫早就厭惡,”董中將低聲道:“可能是覺得對不起無憂她娘的緣故,聖上對無憂開始也算寵愛,柱國見到如此,就生了心思,想要拉攏老夫,就向聖上提親,請求聖上把無憂許配給他的兒子。”

蕭布衣皺眉,心道李柱國娶了楊廣姐姐的女兒,他兒子又想取楊廣的女兒,這輩分算起來可夠亂的,古人風俗如此,讓今人汗顏,想必楊廣要了老子的女人也是如此風俗的影響。

“李柱國的兒子本是紈絝子弟,無憂當然不喜,斷然回絕了這門親事。”董中將嘆息道:“可這一回絕,就出了禍事。李柱國當時還不說什麽,只是隱忍,無憂當時也沒有放在心上,後來只因為勸阻聖上莫要征伐高麗了,沒有想到聖上大怒,自此就和無憂疏遠了。”

蕭布衣對這事倒是凜然在心,暗自警告自己千萬不要勸楊廣高麗的事情,不然今日太仆,明日仆街也是說不定的。

“無憂被聖上疏遠,老夫對李柱國的拉攏一直都是回絕,李柱國這才起了對付無憂的念頭。如今都知道始畢可汗遠不如啟民可汗在時的恭敬,當初長孫晟在時,用奇謀分裂突厥為東西,內鬥不絕,這才讓突厥不至於成為我大隋的心腹大患。可如今始畢可汗勢力日強,總是擾邊,這讓聖上很是憂心,李柱國就是獻上一計,說如今東突厥勢力強盛,不如效仿當年長孫晟之法,想辦法再分化東突厥為南北兩部分。始畢可汗有個弟弟叫做叱吉設,如果把無憂公主許配給他為妻,並封他為南面可汗的話,想必突厥內鬥,不足為懼。聖上本來就開始對無憂不喜,聽到這個建議竟然欣然允諾,只可惜了無憂,忠心耿耿為了父親,反倒落了如此的下場。”

董中將說到這裏的時候,長嘆了一口氣,良久無語。

蕭布衣策馬前行,也是覺得悲哀,這年頭好人難做,自己本來也是生在紅旗下,長在陽光裏,根正苗紅,可草原之行,東都幾月後,滿腦袋很多時候也是提防算計了,今日為了牧場以後的發展,踩了馬行空一腳,就已經看出自己變化了很多。無憂有些天真,不知道審時度勢,群臣不能違逆的事情,以她一女子,竟然想勸楊廣這個狂躁之徒,實在是很傻很天真。

“我不過是個小小的太仆少卿,”蕭布衣終於說道:“和李柱國相差十萬八千裏,董大人要想我那個,只怕我都覺得沒有可能。”

董中將臉現熱切,“蕭大人,老夫絕無強人所難之意,更不敢讓蕭大人和李柱國作對,再說現在事已至此,我只怕李柱國就算反悔,也不能阻止無憂出塞和親。老夫知道蕭大人是皇後的遠房侄子,皇後這次為蕭大人求官,我們都是看到眼中,知道蕭大人在皇後面前是極有分量。再加上聖上對蕭大人也是極為欣賞,老夫冒昧,只求蕭大人有機會能與聖上和皇後說說,讓無憂不要出塞,或者,或者,唉……”

董中將嘆口氣,蕭布衣卻早知道他的心意,他是想讓自己和皇上說說,實在不行的話,就換個人去,只是推己及人,這個董中將顯然知道這個痛苦,那是不好說出讓別人去的。

“我知道冒昧請求讓蕭大人為難的。”董中將懇求的望著蕭布衣,“只是蕭大人聰穎非常,豪氣沖天,就算素不相識的船娘都是授以援手,不求回報。老夫只有無憂這一個親外孫女,不敢說感謝,也不拿俗物來給蕭大人,只要蕭大人幫助無憂後,老夫這顆腦袋就算蕭大人的,以後只要蕭大人吩咐一聲,老夫和這些人,”董中將伸手一指眾禁衛道:“蕭大人一聲吩咐,我們火裏水裏皆盡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