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六章 夢想、現實(下)(第3/3頁)

是的,礦區的官員們,早已經被白花花的銀子收買了,成了黑礦山的保護人,甚至是合夥人……什麽朝廷法度、禮義廉恥,那都是浮雲,只有真金白銀才是真的。

這些年來,這裏的一切已經形成了默契,以一種奇怪的和諧共存著。

但隨著那一百顆人頭落地,和諧不存在了,礦主、豪族們感到了背叛,失去親人的宗族要報仇,於是幾乎一夜之間,手持著長矛土槍、甚至是鐵鎬鐵鍁的狂民,從四面八方冒了出來,依托大山的掩護,神出鬼沒的擊殺官兵。

王本固猝不及防,損失很大,組織反擊,卻只能一次次地撲空,而對手的聲勢卻越來越大,仿佛傳染一般,江西婺源、玉山的礦工也加入進來,甚至景德鎮的工人也跟著鬧起事來,見著事態已經控制不住,王本固終於不顧面皮,緊急向總督府求援。

※※※

而江西、廣東等地的農民暴亂,其實也是老問題有了新發展罷了……自嘉靖三十五年起,白蓮教徒在兩省傳教,組織貧民暴亂。其中廣東和平縣李文彪、江西龍南縣高沙保、謝允樟、下歷賴清規等,乘官軍禦擊倭寇之時,相與結黨,號為‘三巢’,率部攻打附近郡縣。

十余年間,匪首李文彪已死,但其子李珍與謝、賴的氣焰卻愈發猖熾,他們約期分道四出攻城奪邑,已擁眾數萬人,並占據廣東和平、龍川、興寧、江西之龍南、信豐、安遠諸縣,一應錢糧、詞訟,有司不敢詰問。而無以生計的農民、手工業者,多入山結寨,與‘三巢’互為聲勢。僅賴清規部,就跨據江、廣六縣,依險固守,官軍莫能敵。

李、謝、賴三人不愚蠢,知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一旦朝廷騰出手來,必然會全力剿滅他們,因而積極聯系逃到廣東沿海的海寇王一本等人,意圖擴大勢力,抵抗官軍。當皖、衢、婺、景礦工暴動發生,他們認為已到最佳時機,便開始瘋狂攻打朝廷州縣,妄圖將連地盤成一片,好達到建國稱王的目的。

一時間,贛粵二省頻頻告急,南贛巡撫吳百朋,為此接連六百裏加急,向北京、杭州告急,請求派兵鎮壓。

這就是東南目前暴亂的真相,在徐渭看來,都是因為王本固在抗倭中沒有撈到功勞,覺著欽差來了臉上過不去,所以才行此貿然之舉。

“荒唐,太荒唐了……”徐渭的臉漲得通紅道:“要是一個處理不好,東南的大好局面,便會毀於一旦。”長子讓他嚇得打了個寒噤,但沈默卻連眼皮都沒眨一下。

“我說你也太麻木不仁了吧?”徐渭對沈默的態度很不滿意,嚷嚷道:“難道你不著急?”

“當然著急。”沈默擱下茶盞,拍拍徐渭道:“不過,也沒那麽著急。”

“還是麻木不仁……”徐渭打開他的手道:“怪不得人家說,當了官就不是人呢。”

“去你的……”沈默笑罵一聲,站起來,活動著酸麻的雙腿道:“我只是覺著,事情沒你想象的那麽糟。”

“還不糟?”徐渭揮舞著手臂道:“東南半壁都亂了!還要怎樣?”

“聽我說三件事。”沈默伸出三根手指道:“首先,叛亂是發生在通衢之處,說是涉及五省,其實不過兩起叛亂而已。”說著蜷起一根手指道:“然後,贛粵的暴亂其實是老問題,官府過去都能應付,現在的軍隊更強了,沒道理應付不了。”

他最後只豎著一根手指道:“而且最重要的原因,是我相信只要有一個人在位,東南亂不了。”

“你是說……”徐渭輕聲道:“胡宗憲?”

“不錯。”沈默點點頭,笑道:“當年他接手東南時,是個什麽局面?魑魅魍魎、虎狼滿地,都能守得雲開見月明了,現在這些叛亂,估計在他眼裏,還不夠看。”

“不是說大帥要離開了嗎?”邊上一直不說話的長子,突然低聲問道:“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