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一章 瓊林樓上(第3/5頁)

下面眾人卻不答應道:“這太簡單了,大家哪個不會填詞?那不成比誰嘴快?太沒意思了。”

“我還沒說完。”那個湖廣的舉子道:“填這個詞是有要求的,每一句至少嵌入一味藥名,但意思還不能牽強,何如?”眾人一聽,這才有點意思,終於答應下來。

便有人將裝詞牌的簽筒端上大案,挑出十幾個合乎要求的詞牌,然後那湖光舉子抽簽,一看是《生查子》,便笑道:“我是出題的莊家,也不占你們便宜,便在第一句裏,加兩味藥材吧。”說著清清嗓子道:“我用‘相思子’和‘薏苡仁’,出首句‘相思意已深’。”立刻引來一片叫好,自然大都是湖廣舉子發出的。

山東舉子馬上接道:“我用白芷出次句——白紙書難足。”

四川舉子接道:“我用苦參出三句——字字苦參商。”

福建舉子也馬上道:“那我用狼毒出第四句——故要檀郎讀。”

南直隸的也道:“我用當歸——分明記得約當歸。”

北直隸的不甘示弱道:“我用兩味,遠志和櫻桃,遠至櫻桃熟。”

還有最後兩句,場面緊張起來,江西的士子趕緊道:“菊花,我的菊花——何事菊花殘?”

浙江的舉子立刻最後一句,道。“猶未回鄉曲!我用了茴香。”

八人的句子連起來,便是‘相思意已深,白紙書難足。字字苦參商,故要檀郎讀。分明記得約當歸,遠至櫻桃熟。何事菊花殘,猶未回鄉曲。’雖然不算上好的填詞,但絕對是格律通順且內容不牽強的,自然引得滿堂喝彩。

那廣東的舉子只好悶悶不樂的下去。

※※※

然後是山東的考生坐莊,他笑道:“我的法子簡單,門外有很多做小買賣的百姓,咱們讓小二去隨便請一個進來,然後把他的職業用一個典故描述出來,說不出來的就下去。”

“要是都說出來了呢?”其余七個笑道。

“那我就下去。”山東漢子永遠是那麽豪爽。

小二也早就在邊上看熱鬧,聞言顛顛地跑出去,不一會兒領了個彈棉花的老頭回來……

題目出來了,是彈棉花。為了讓這些五谷不分的舉子們,能有個形象的理解,還請那老者現場彈起了棉花。老者雖然覺著這些人純屬吃飽了撐的,但看在錢的分上,還是痛痛快快的支起弓,用個木榔頭敲擊弓上的弦,來粘取棉花。隨著‘當當當當……’地一聲聲弦響、棉絮便一片片花飛,在舉子們看來,就像雜耍一樣好看。

“有了!”那山東舉子便道:“我的是,姜太公渭水垂釣!”眾人看那老者的大弓,上面懸著弦,豎在他的懷裏,可不就像在釣魚嗎?便紛紛叫好。

浙江舉子這次接受教訓,便第二個道:“漢蘇武北海牧羊!”那弓那弦可不就像是放養的鞭子嘛,而且白乎乎的一片棉花,也像是一群羊,眾人又是一陣叫好。

“俞伯牙鼓琴揚濤!”那福建舉子笑道,立刻引起一陣笑聲,顯然大家覺著這個更貼切。

“韓文公雪擁藍關。”江西舉子道;南直隸舉子道:“孟浩然跨驢尋梅!”這兩個都是從動作和色彩上著眼,也十分難得。但都不如四川舉子的“成吉思汗彎弓射雕”,更能讓大家笑個不停。

最後北直隸的舉子,看看地上已經滿是棉絮,也憋出一句:“七仙女散花滿地。”雖然很勉強,但誰也沒法說人家錯,那山東舉子只好怏怏下去,心說早知這樣,就出個難點的題目了。

※※※

下一個出題的是北直隸舉子,他接受山東舉子的教訓,便挖空心思想出個難點的,直到便道:“咱們行個令吧。”

“好!”六人笑道:“行個什麽令?”

“落地無聲令。”直隸舉子道。

“怎麽個講究?”眾人問道。

“上句要求是落地無聲之物,中間要貫穿兩個相關的人名……末了要一句詩。”北直隸舉子心說,這可夠難了吧,反正我費了吃奶勁,才湊起令來。便打頭道:“各位請聽……雪花落地無聲,擡頭見白起。白起問廉頗:如何愛養鵝?廉頗曰: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眾人聽他說得雖然牽強,但勝在無比滑稽,便都起哄叫好,後面行令的也沒辦法抗議,只好硬著頭皮上。

這難度可就上來了,剩下的六人紛紛冥思,最後是那四川舉子先出聲道:“筆花落地無聲,擡頭見管仲。管仲問鮑叔:如何愛種竹?鮑叔曰:只須兩三竿,清風自然足。”自然贏得,更猛烈的叫好聲。

“有了!”浙江的舉子接著道:“蛀屑落地無聲,擡頭見孔子。孔子問顏回:如何愛種梅?顏回曰:前村風雪裏,昨夜一枝開。”‘好!’又是一陣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