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將軍百戰碎鐵衣 第八五章 紅土坡鄭善願歸天

大業九年,亦即公元613年七月。

大隋開國元老,楚公楊素之子,柱國大將軍,禮部尚書楊玄感,自黎陽起兵造反。於短短時日間,聚眾多大十數萬人,兵臨東都洛陽城下。留守於洛陽的越王,楊廣長孫楊侗,命洛陽留守樊子蓋出兵反擊。然則叛軍氣勢如虹,在洛陽城下數次交鋒,隋軍無不是慘敗而回。

然則,叛軍雖節節獲勝,卻始終未能攻破洛陽。

在歷經最初十余日的大勝之後,入七月,戰局開始發生變化。

首先是留守長安的代王楊脩,命刑部尚書衛文升兵出關中,屯紮於金谷園,與叛軍大戰百余回。雙方死傷慘重,只殺得伊洛流紅。最終,衛文升設下詭計,伏殺叛軍三大主將之一,同時也是楊玄感幼弟的楊玄挺。此戰過後,楊玄感不得不引兵後撤,進行短暫的休整。

此時,隋軍援兵,正迅速回師,逼近河洛。

隋軍大將屈突通,抵達黃河北岸的河陽縣(今屬河南省焦作市),宇文述緊隨其後;東萊水軍總管來護兒也急速回兵,兵抵濟陰郡,距離滎陽咫尺之隔。東有來護兒,西有衛文升。

北面是宇文述、屈突通……

並且自四面八方的勤王之師,紛紛逼近洛陽。

虹霓關守將辛文禮、刑部尚書衛文升族弟,潼關守將衛文通、上洛縣令張琮等等,同時對叛軍發起攻擊。辛文禮更懷縣強渡河水,攻占金堤關,斬殺鄭善果之子鄭儼,為隋軍打開了渡河的通路。

金堤關位於虎牢關東北,北臨黃河。

這裏也是通往牛渚口的橋頭堡,是一處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的關卡。

有了金堤關,隋軍就可以源源不斷渡過河水,直逼牛渚口,兵臨虎牢關。虎牢關守將來淵得知金堤關失守之後,立刻通報滎陽縣,邀請鄭善願自滎陽縣出兵,試圖擊潰辛文禮,復奪金堤關。

鄭善願毫不猶豫的選擇與來淵合作。

可是未等他出兵夾擊,之前被楊玄感擊潰的房玄齡,復又卷土重來。此次,房玄齡收攏了徐世績、謝科、蘇定方三支兵馬,並他後來招攬過來的鄉勇,共三千人。一改早先襲擾戰術,猛攻滎陽縣城。鄭善願手下雖說兵馬眾多,可此次面臨的對手,卻與從前大不一樣。

徐世績和蘇定方,全都是熟讀兵法,謀略過人之輩。

而謝科更是經驗豐富,用兵之奇,有神鬼莫測之能。三名未來的兵法大家聯手,所產生的效用,絕非一加一等於二那麽簡單。鄭善願一日三敗,損兵折將下,龜縮滎陽,閉門不出。

如此一來,只剩下來淵一人,與辛文禮交鋒。

滎陽地區的戰事,開始變得撲朔迷離。楊玄感在洛陽,日益感受到沉重壓力。在李密的主張下,楊玄感終於下定決心,放棄洛陽,直入關中。如果他能夠奪取長安,憑借楊氏在關中的影響力,說不定能站穩腳跟。於是,楊玄感命其弟楊積善率大軍屯兵皇天原,吸引住衛文升的注意力。而後他率領一支騎軍,繞澠池、崤谷,直撲長安。長安此時,兵力空虛。

可誰想到,當他們途徑弘農時,卻得到了一個意外的消息。

弘農太守聽聞楊玄感攻入關中以後,立刻下令,將楊家祖墳盡數掘開,並將楊素的屍體,曝屍荒野。

這在古時,是一種極其兇殘的手段。

楊玄感得知消息後,憤怒不已。任憑李密如何勸說,他都不肯聽從,揮兵猛攻弘農,誓要報仇雪恨。然而,早已做好準備的弘農太守,死守弘農,不肯出擊。潼關守將衛文通出兵援救,更有衛文升命人回兵夾擊。楊玄感在弘農城下慘敗,只帶著十余騎,倉皇逃回皇天原。

可就在他抵達皇天原的時候,卻意外的得知一個消息:滎陽失守、虎牢關失守……

※※※

正如李言慶所猜測的那樣,楊玄感果然沒有再對鞏縣用兵。

並非楊玄感沒有能力攻破鞏縣,而是他根本無需費這個力氣。楊玄感只要攻下洛陽,則隋軍必然大亂。因為在這東都城內,隋軍文武大臣的家眷,多留居其中。楊玄感可以憑借這些家眷,令隋軍內部發生分裂。只要隋軍內訌一起,他大事可成。到時候,楊玄感無需再去攻打鞏縣,鞏縣也將不攻自破。李言慶清楚這個道理,同樣楊玄感,也很清楚這個道理。

成敗的關鍵,就是時間。

洛陽一日不破,隋軍就會瘋狂回援;可洛陽一旦被破,隋軍不戰自潰。

言慶賭博的,也就是楊玄感無法攻破洛陽。

不過,為保證糧道通暢,楊玄感在黑石關,紮下一支兵馬,牢牢監視著李言慶的一舉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