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長安醉 第一章 秋聲 (五 上)(第3/3頁)

“歌倒是還有一首,可曲子尚未配好,只能清唱了!”白荇芷從不怯場,移動蓮步走到酒桌旁,拿起一雙象牙筷子,用筷子輕輕敲打面前白玉酒盞,“敕勒金頹壁,陰山無歲華。帳外風飄雪,營前月照沙。羌兒吹玉管,胡姬踏錦花。卻笑江南客,梅落不歸家。”

“好個卻笑江南客,梅落不歸家!”眾人又是大聲喝彩。贊嘆罷了,突然有人高聲提議道“來個‘婉轉’些的吧,我等日日風裏來,雨裏去,許久未聽纏綿些的調子了!”

“對,對對,來個有些脂粉味兒的。整天殺來殺去,爺們其實早就倦了!”

白荇芷使了個眼色,琴師小萍立刻撥動絲弦,換了一曲悠揚的長安古調,“玉關征戍久,空閨人獨愁。寒露濕青苔,別來蓬鬢秋。人坐青樓晚,鶯語百花時。愁人多自老,腸斷君不知!”

這回,卻是歌聲先停了。曲子若斷若續的彈奏不止,就像一縷相思,慢慢將人環繞,抱緊,慢慢滲進心裏,慢慢將心頭一塊肉拴住,系牢。解不開,斷不去。

除了那首清唱的敕勒川,其余兩首曲子,都是王洵早就聽膩了的。但此刻隔著一片竹林靜聽,卻別有另外一番滋味。特別是那句“人坐青樓晚,鶯語百花時”。簡直就是在說白荇芷自己,寂寞地困在錦華樓中,等著心上人早日帶她脫離這煙花之地。

正愣愣想著,竹林那邊又換了個曲調,白荇芷自己操琴,幽幽唱道:“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珍惜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歌者無意,聽者有心,隔著一叢清幽的綠竹,竟已經癡了。

注1:平康裏是長安城有名的煙花之地。據傳,古代煙花女子接客,如果恰巧接到了個童男子,則認為是吉兆。通常不會收對方的錢,反而會給對方發小紅包。

注2:阿姨,即鴇母。白居易詩歌“弟走從軍阿姨死,朝來暮去顏色故”中的阿姨,指的就是這類操這類營生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