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酆山有六天宮,或稱“酆都宮”,所以它不是“地府”。它繼承了中國魂歸於天的傳統,人死之後,或為鬼,或為神,都要到羅酆報到,在那裏找到自己的位置。這是一個相當龐雜的鬼神世界,而不是一般意義的冥府——幽冥世界的官府。

然而事情卻發生戲劇性的變化,以六天宮為主體的羅酆山,不知怎麽卻成了一座大地獄。“羅酆宮”從此又有了“羅酆獄”這一新名號。

在陶弘景的《真誥》中,羅酆山雖然收納鬼魂,卻沒有地獄。因為那時的羅酆山不具備冥府的功能,拘拿、審訊、收監、懲罰,這些冥府治鬼的功能全都沒有,它要地獄做什麽?羅酆山的諸多鬼帥統率著億萬鬼兵,殺鬼、斬鬼也是動輒萬千,但這些鬼不是人死後的鬼魂,而是瘟鬼、惡鬼、邪鬼,就是西晉時《神咒經》中所列的赤索鬼、赤尾鬼、赤疫鬼、都盧那鬼等等百十種鬼,那些鬼由鬼王統領,“萬千為眾,枉其良民。病殺無辜,誑斥家親。催促灶君,令人宅神不安,每事不果。行萬種病,病痛急疾。乘風駕雀,妄作光怪”。《真誥》中偶爾談及地獄,如“種罪天網上,受毒地獄下”,也不過是拾佛教的余唾,而且這“地獄”也並不在羅酆山內。

但突然一下子,在比陶弘景稍晚些的靈寶派經典中,羅酆山就有了地獄。《四極明科經》談到羅酆山,便道山上、中央及山下各有八獄,八獄各有名目,如山上八獄為第一監天獄,第二平天獄,第三虛無獄,第四自然獄,第五九平獄,第六清詔獄,第七玄天獄,第八元正獄。而山上八獄之主為上天三官,中央八獄之主為中天三官,山下八獄之主為下三官,共二十四獄,位在酆都山之北面。

原來的上下各六天宮,一下子化為上中下各八地獄了。二十四獄每獄設有十二掾吏,金頭鐵面巨天力士各二千四百人,手持金棰鐵杖。凡犯玄科死魂,各付所屬之獄,為力士鐵杖所考,以一萬劫為一掠,三掠乃得還生不人之道。

很明顯,這是仿造佛教的地獄對羅酆山進行的改造,而這改造真是大刀闊斧,原來的北太帝君、上相、太傅、四明公直到職位最低的二天門亭長、修門郎,全都不見了,代替這個龐大宮廷組合的只是三官及其掾吏、力士。而原來的六天宮,每二天宮立一官,六天凡立三官。現在成了每八獄有三官,二十四獄共三個三官了。三官的職責仍如刑名之職,主掌考謫,也就是說,羅酆山一下子從個空架子的小朝廷變成了大地獄。

但這只是改造羅酆的一種較極端的方案,另有一種保留了較多的舊有結構,只是在原來的神鬼之山中加設了地獄,但這地獄的規模卻大大勝過了“二十四獄”。此說的一些零星材料見於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的《玉格》篇中:

地獄之主仍是羅酆宮的老主人:“炎帝為北太帝君,主天下鬼神。”

地獄有法律,其名為“三元品式、明真科、九幽章”。地獄之生死簿有“黑、綠、白簿,赤丹編簡”。

刑罰有“搪蒙山石、副太山、搪夜山石、寒河源、西津水置、東海風刀、電風(一作雷風)、積夜河”。[1]

其治獄之所,有“連苑、曲泉、泰煞、九幽、雲夜、九都、三靈、萬掠、四極、九科”之目。又雲:“三十六獄,流沙赤等號溟澪獄,北嶽獄也。又二十四獄,有九平、元正、女青、河北等號。人犯五千惡為五獄鬼,六千惡為二十八獄獄囚,萬惡乃墮薜荔也。”是又有三十六獄、二十四獄、五獄、二十八獄、薜荔獄諸說,而細目則各有不同。

《酉陽雜俎》“其書多詭怪不經之談,荒渺無稽之物,而遺文秘籍亦往往錯出其中”(《四庫全書提要》)。其書雖成於唐末,但《玉格》一篇,所錄多前代道書而不為當時所習聞者,應在“遺文秘籍”之列。保守地揣測,段氏所錄酆都地獄的文字,所出不會晚於唐朝初葉。這時的羅酆山雖然保留了六天宮、北太帝君、四明公等,但質性大異,實際上等於把佛經中的八熱八寒諸十六大地獄換了名目,改了獄主。很明顯,這個羅酆山已經不是南朝道士的羅酆山,而是佛經中“地獄太山”的道教版。

只是這個“道版”不但縮水,而且失真,將它與佛教所言地獄相比較,就可以看出,道士們不過是在人家的床下架屋,雖然極力侈言鬼官、地獄之數目,氣局遠遠不能與佛經相比競。而且說實在的,佛教已經把地獄中的慘酷景象描繪到極致,也確實無加喙的余地了。

這個羅酆山二世的命運與它的前輩一樣,都沒有在世上站住腳,豐都鬼城沒有它的模式,它只能留影於“遺文秘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