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美國駐日公使譚恩在東京提出清政府媾和的兩個條件那天,第二軍的大山大將把占領旅順的戰果電告廣島大本營。電文如下:

第二軍自二十一日拂曉進攻旅順後方碉堡,敵軍自始至終頑強抵抗。我軍終於在上午八時半占領毅寶營練兵場西方的碉堡群,下午二時攻入旅順,四時占領黃金山炮台,夜十一時半占領八裏倉以南的碉堡群。二十二日上午,全部占領其余海岸諸炮台。我方死傷二百余人,傷亡、俘虜敵人未詳,繳獲大口徑火炮、彈藥等戰利品甚多。

大山大將

二十二日上午八時

駐紮旅順的清軍總司令是提督宋慶。

宋慶丟了九連城,接著又放棄鳳凰城,一再撤退。

遼東半島告急,清政府命令宋慶救援旅順。不知宋慶是被日本第一軍追趕,還是要趕赴旅順同日本第二軍作戰,反正軍隊是移動了,但終於沒來得及。

防守旅順的是在朝鮮打過仗的提督黃仕林。他是淮軍的將領。遼東半島的銘軍和毅軍主力隨宋慶出征,剩下的除了慶軍六營,全是新招募的補充兵。訓練不足,武器也都是舊式的,士氣無法提高。

旅順船塢總辦龔照玙是駐外公使龔照瑗之弟,擔當司政長官,是正四品道員。他主要管理民政、港灣和船塢等。他以“不是武官”為由,想站在戰局之外。

利用掌管港灣之便,準備好船只,首先逃跑的,就是龔照玙。新兵中甚至有不會放槍的,他們換上便裝,又鉆回百姓當中去了。

大屠殺事件遭到世界輿論的責難時,日本政府辯解說,被害者不只是非戰鬥人員,是脫了軍服的軍人。的確,其中有許多是脫掉軍裝的軍人,可是,日軍官兵們所屠殺的遠遠不止那些人。前述窪田仲藏的《從軍日記》中記述,有人殺了四十名婦女。日本政府想把責任推得一幹二凈,居然說什麽“沒有違反國際公法的殺戮”。

士兵們逃到民間,將領們想乘船逃往山東半島,但沒來得及登上大船,只有北洋艦隊全部轉移到威海衛。

提督黃仕林、水雷營幫帶孔玉祥等人在海上翻了船,被商船救起。姜桂題、程允和等將領也逃跑了。只有徐邦道孤軍奮戰,尤其勇敢。

把北洋艦隊從旅順轉移到威海衛,可能是一開始就有放棄旅順的打算。旅順那裏都是新兵,北京知道得很清楚。

盡管思想上有所準備,但旅順失陷對北京朝廷仍是個很大的打擊。這樣一來,渤海的制海權也落入日本之手。威海衛是海軍基地,但那裏連修理艦船的船塢也沒有。北京指示威海衛的丁汝昌:“勿隨意出洋,致使艦船損傷。”這等於說,不要出戰。

一旦渤海任日本艦船自由行駛,北京和天津就成了戰爭的前線。

最近,在天津發生了士兵騷亂。

“究竟是怎麽回事啊?”

“把士兵們擺在前線上,將領們總是先逃跑。”

“聽說最先逃跑的是提督和總兵一類的將軍老爺們。”

“這回日軍來攻打天津,讓那些大官們站在第一線上試試。”

“對,那些家夥不可信,得咱們在他們背後監督才行。”

士兵們酗酒後在街頭鬧事。本應該守在營房內,卻幾乎全部外出,再也沒有什麽衛兵和哨兵。都是如此,也無法處罰。

平時各種軍情聯絡極為緩慢,可戰敗的消息卻以驚人的速度傳播。軍官們逃得快,確屬事實。人們把這個事實誇大地傳來傳去。

“讓士兵列隊抵擋子彈,他們好逃跑。為救一個將軍的命,白白死了三百名士兵!”

士兵們對這種傳言堅信不疑,是觀察那些長官平素的言行的結果。

清政府軍隊已陷於無政府狀態,根本不可能打仗。

“聽說皇帝要逃往西安府?”

“帶著老婆、孩子,成群成串……”

“咱們這幫人擋槍子兒?”

“那還用說,還能是什麽角色!”

皇帝蒙塵的謠言也傳開了。這也不算謠言。旅順失陷之前,失掉渤海制海權時,朝廷裏就研究了從北京這塊險地撤退,遷移到陜西西安一事。

“皇帝往西安逃,可不會讓我們給護衛呀!”

“準是八旗兵,他們都是滿人嘛!”

“可是,那些家夥們能打仗嗎?”

二百多年來,作為中國的主人,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八旗兵,本應當是一支精銳部隊,現在卻成了一種裝飾品。他們沒有戰鬥力,四十年前太平天國戰爭時就已經證明了。

不得已而重新組織能夠戰鬥的軍隊,曾國藩創建了湘軍,李鴻章創建了淮軍。八旗軍不具備戰鬥能力,此事天下皆知。

“那還用說!他們不能打仗,早就名聲在外了。不用他們,也不用我們,那究竟用誰來保衛皇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