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海陸初戰

1

陸奧外相對英國臨時代理公使提出的調停,答以嚴厲的條件,並限定於7月24日前答復。

漢城的大鳥公使交給朝鮮政府的最後通牒,限定在7月22日以前答復。

不管朝鮮政府是否答復、如何答復,戰爭都是要發動的。杉村書記官向東京派來的安原少佐說明了公使館的決定。

要求朝鮮和清政府的回答期限有兩日之差。

不拘有無答復,日本政府都將進攻王宮。這場軍事行動結束後,留下四十八小時的空隙時間,然後再向牙山的清軍進攻。

7月23日拂曉,日軍按原定計劃進攻朝鮮王宮。朝鮮王宮叫景福宮。

五百年前李朝太祖所建的宮殿,在二百年後豐臣秀吉出兵朝鮮時幾乎被全部燒毀,一直荒蕪,李太王即位之後才重建。新宮殿在1870年建成,迄今才二十余年,不見一絲舊痕。

在正面的光化門兩旁,蹲著一對石雕獅子。石墻高高圍繞的宮殿,宏偉壯麗。位於正殿的勤政殿,是一座有安定感的兩層樓房。李氏朝鮮在國事衰微之際,建造了如此宏偉的宮殿,真具有莫大的諷刺性。然而,這座從遠處看來相當壯麗的宮殿,實際上細部加工是非常草率的。據說,這就是李朝末期建築的一種特色。

日軍在詳細偵察、縝密謀劃之後開始了進攻,沒有力量的朝鮮軍抵擋不住,王宮很快被占領。

據大島旅團長報告,繳獲炮二十門,步槍三千支,其他武器無數。其中大多數是占領了軍械庫後得到的。

日軍從王宮裏弄到的不僅是上述武器。據換裝逃到天津的閔尚鎬訴說,窮困至極的朝鮮政府數十年來慘淡購入的步槍、火炮,全部喪失。此外,日本還沒收了朝鮮五百來年從中國朝廷接受的印章及其他賞賜品。

對這次蠻橫無理的偷襲,日本早就準備好矯飾的口實。毋寧說這是專門為欺騙本國國民的。在漢城發生了什麽事,因為那裏有各國外交官,外國是一清二楚的,只是當時是帝國主義殖民時代,日本的行動在某種程度上被看成是理所當然的。

在國內,日本總得把自己打扮得像正義的朋友才行,這也關系到國民的士氣。

對國民的說辭大略如下:“……朝鮮國王欲向生父大院君咨詢國政,旨意已下達,但大院君唯恐閔氏一族聞知,於中途截擊,躊躇未行。國王不得已而請求日本公使於大院君入宮之際派兵護衛。大鳥公使偕護衛士兵保護大院君進王宮之時,閔族所指揮之朝鮮兵首先開槍,予以阻擋。護衛士兵立即應戰,約二十分鐘即壓倒對方火力……”

虛構可以再加粉飾。《時事新報》7月25日報道:

前23日漢城守衛王宮之韓兵向我軍開槍,此事系預先潛入之清兵變裝所為。因韓兵雖愚,亦不至明目張膽,做如此無謀挑戰之舉。且我軍為護衛國王之生父大院君入宮,從彼等素常行為觀之,絕不忍向君王開槍。據此,純屬清軍所為,不容懷疑,通曉朝鮮情況者均以為然。

日軍占領王宮的戰鬥沒用半小時便結束了。日本兵死二人,朝鮮兵死三十人。

同時,漢城的清政府駐朝鮮總理公署也遭到日軍襲擊。作為袁世凱的後任留在那裏的唐紹儀當即去英國總領事館避難。

同一天,上午十一時,聯合艦隊的第一遊擊隊“吉野號”“秋津洲號”“浪速號”三艦從佐世保港出發,“松島號”“千代田號”“高千穗號”“橋立號”“嚴島號”五艦繼其後。接著,第二遊擊隊的“葛城號”“天龍號”“高雄號”“大和號”諸艦也起錨了。

運載清軍增援部隊的英輪“愛仁號”和“飛鯨號”也在這天到達牙山。兩船送來了一千三百名清兵,是增援的第一隊。第二隊清兵九百五十人,乘英輪“高升號”,在這一天的午後也從大沽起航。

從朝鮮逃出來的袁世凱在7月21日抵達天津。他自然要向李鴻章匯報朝鮮當地的情況。當北京要他出面時,他稱病留在天津,目送增援牙山的第二隊士兵離去。

“除了戰爭再沒有其他辦法嗎?”

盡管李鴻章已經看出這場戰爭不可避免,並且也下了決心,卻還想找找避戰的最後手段。

外國顧問告訴他,主力艦“定遠號”和“鎮遠號”的主炮只有三發炮彈,使他大為震驚。

“‘定遠’和‘鎮遠’各三發,只有六發?”李鴻章茫然地說了一句。

“不!‘定遠’一發,‘鎮遠’兩發,共計三發!”顧問的回答是冷漠的。

“定遠號”和“鎮遠號”各有四門主炮,艦炮究竟是幹什麽的呢?

李鴻章擔心地思索起來。五月間他剛剛檢閱過海軍,那時沒點檢儲備的炮彈,真是一個大錯誤。為建造頤和園萬壽山而挪用了海軍預算,所以裝備不完善本是意中事,可是,到了決定迎戰之時才知道竟沒有炮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