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頁)

天津已有代理領事荒川已次,把伊藤博文首相的親筆信遞交李鴻章,信的內容是“防谷令問題的賠償金,日本放棄原來要求的十七萬元,願意降到九萬五千元,請說服朝鮮政府接受”。

朝鮮政府厭惡這個高壓的大石,一邊更換外署督辦,拖延時間,一邊由駐在東京的權在衡公使向日本政府提出在東京談判。另外,還希望更換大石公使。由此可見,他這個人多麽不受朝鮮方面歡迎。在外交上如同綿羊一樣溫順的朝鮮,竟敢於向對方要求調換公使,顯然事情非同一般。

日本政府拒絕了朝鮮的要求,但命令大石離開漢城,到仁川聽候指令。

1893年5月19日,防谷令問題好歹解決了。鹹鏡道防谷令賠償九萬元,黃海道防谷令賠償兩萬元,計十一萬元。其中六萬元先期付款,余下五萬元以三年為期償還。

這一問題是僑居朝鮮的日本商人引起的,商人的力量竟足以使穩健的梶山公使退出戰場。商人們把自己當作日本擴張的尖兵,他們相信,自己所受的損害由日本政府用武力討還,是理所當然的。此後,同類事情反復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