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內戰:布林迪西,萊裏達與底耳哈琴(第2/14頁)

勝利的成果固然主要歸於將軍,但愷撒知道必須使他的士兵也抱著希望,勝利可以使他們獲得個人的利益。我們已經說過,他知道如何喚起熱情,使士兵為民主而戰,而波河以北之地(他的大部分士兵的本鄉)跟意大利本土的政治平等,乃是此次鬥爭的目的之一。當然,物質的犒賞是不可缺的,凡團體或個人有優異戰功者,均得特別報酬。軍官各得其份,士兵亦各得其份,而戰勝的賞酬極為豐富。

總之,愷撒乃是真正的統帥,他懂得如何使這部大機器中的每個構成分子——不論大小——都感到各展其才。一般的人是注定服務於能者的,只要他能感到有主人在引導他,他就會心甘情願效命。無時無地那將軍的鷹眼不是落在全軍之上的,賞罰嚴明,指導每個士兵,使他們均為全體的利益行動。即使是最卑微的士卒,也絕不讓他們空流一滴血一滴汗,但正因如此,在必需的情況下,須無條件的效忠,甚至犧牲性命。

愷撒並不允許他的士兵看到全盤的行動計劃,但他允許他們對政治與軍事的基本關系有所了解,使他們信服他們的將軍既是軍事家亦是政治家。他並不把他的士兵視作與他平等,但他把他們當做有權要求明白實相,並有能力忍受實相的人,使他們信靠他們將軍的話,而不必擔心自己會被將軍所騙,也不必去聽信謠言;他把他們視為同志,多少年並肩作戰,出生入死,幾乎沒有一個他叫不出名字的,而在那麽多次的戰役中,每一個士兵都或多或少跟將軍有過親近的關系;他把他們視為同伴,他跟他們談話,用他那特有的活力跟他們每個真誠相處;他把他們視為追隨者,要求他們效忠,而如果他們受錯待或為他而死,他把復仇視為神聖的義務。

或許從沒有一支部隊是像愷撒的部隊那樣合乎部隊之完美條件的——這是一部既有能力又心甘情願為其目的而行動的機器,它掌握在主人手中,而主人將他自己的活力傳給了這支部隊。愷撒的士兵可以以一當十,而他們也深有這種自覺;在這件事上有一點我們需特別考慮在內,即羅馬戰術旨在血刃戰,因此一個有實際訓練的羅馬士兵比新兵的優越程度要遠勝於現在的老兵與新兵。

但愷撒的士兵最重要的還不是這戰陣之勇,而是他們對將軍不動搖的忠誠;這才是愷撒的敵人最為懼怕的。當將軍號召他的官兵追隨他投入內戰時,除拉比努斯之外竟無一人背離,恐怕史無他例。他的對手們寄望他的官兵背離,結果完全失望,其徹底程度猶如早先想拆散他的部隊一樣。拉比努斯到達龐培營中,帶的是一隊凱爾特與日耳曼人騎兵,軍團步兵則一個皆無。實則士兵就似乎要表示這次戰爭不僅是他們將軍的事,也同樣是他們自己的事,乃私下決定,在戰爭期間放棄薪餉——而在內戰開始時,愷撒卻允諾加倍給俸的——並以共有財產來支持較窮的同志。此外,每個下級軍官均自費裝備給養一個士兵。

愷撒的勢力範圍 北意大利省

如此,愷撒確實具有某些基本優勢——無限的政治與軍事權威,一支隨時可戰的可靠部隊——然而他的兵力所覆蓋的空間卻十分有限,其基地主要是北意大利省。但這個地區不僅是意大利人口最多的地區,也是忠於民主立場的。由一件事例可以看出該地區的一般精神:戰爭在伊利裏亞流域爆發之後,從奧德爾佐招集的一批新兵在一只破舊的船上被敵艦所圍,他們終日遭受箭射而不肯投降,至夜全體自殺。這樣的人民而有這樣的事是易於料想的。由於他們答應愷撒,要供給他兩倍於現有軍隊的補給,因此戰爭爆發後即有大量兵員應征而來。

意大利本部

然而在意大利本部,愷撒的影響力則與他的對手不能相比。盡管他有技巧使加圖派處於不利,又能為元老院願意保持中立的人——也就是其中的大多數——提供借口,或令一部分人——如波河以北人民及他的士兵——倒向他這一邊,但大部分公民卻無疑不願被誤導。當高盧的司令揮軍攻擊羅馬之際,他們把加圖與龐培視為合法共和政府的保衛者,把愷撒視為篡謀的民主派——而不論愷撒有何等合法的解釋。再者,人民大都以為這個馬略的侄子、辛納女婿、喀提林的同盟會重施馬略與喀提林的恐怖政策,實現喀提林無政府的狂亂社會。不錯,這些料想自然也使某些分子投向愷撒陣營,因為政治難民立即整體向他投效,而前途已毀者則將他視為救贖,當他進軍消息傳出,最底層的烏合之眾也沸騰起來。但這類的朋友比敵人尤為危險。

行省

在行省與屬國,愷撒的影響力比意大利本部尤少。阿爾卑斯山北高盧,遠至萊茵河與英吉利海峽,均從命於他,納波的殖民以及高盧地區的羅馬殖民也效忠於他。但在納波省,立憲派有甚多擁護者,甚至新征服的諸地區,在即將發生的內戰中,對愷撒的害處也多於益處。事實上,在這次戰爭中,他完全未用凱爾特步兵,只用了少數的凱爾特騎兵。在其他的行省,在完全依附或部分依附的鄰國,愷撒也曾試圖獲取支持,曾對其王卿大贈禮物,在許多城鎮建築屋宇,許諾經濟及軍事援助。但他的收獲不多,而同萊茵河與多瑙河沿岸的日耳曼與凱爾特諸王的關系——尤其是東阿爾卑斯王渥克西奧的關系——這是招募騎兵的重要地區——可能是唯一有重要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