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難為續的收視率(第3/3頁)

無以為策,未赴其會。

近日復索關於電視文藝現象提案,僅成兩則,鄭重呈交:

一、電視台乃國家單位,對電視文藝現象負有引領責任。好比公共食堂食材采購員,對那類價格炒到貴得離譜,卻幾乎並無人體必不可缺之營養價值甚而吃多了有害無益的菜品若一味追捧,不惜重金收購——不符合國家單位辦公共食堂之宗旨。

建議廣電總局公布規定,凡那單集價格高得離譜人文含量卻又少得近無的劇種,禁止購進。應有明確價格上限,總不能任由那樣一些絢爛的垃圾無休止地二百萬一集三百萬一集四百萬五百萬一集地一味漲下去而又一味假冒廣大觀眾之名自趨自好。上限一經公布,有敢無視者,當懲辦之。這有一些好處——電視劇成本可降下來,有利於投資的良性循環,賭博式投資現象會減少;有利於電視劇的大方向總路線向關注現實反映現實的理念扭轉;有利於年輕一代從業者在更寬廣的空間更充分地表現才華……

二、如果五A級風景區不應僅以門票收入的多少來定,企業的品質怎樣不應僅看其每年賺了多少錢,那麽電視台當然也不能僅以收視率之高低而論昆仲。

省級電視台也可以評級嗎?

曾有人提出這樣的主張,認為可以試行一種標準稀釋唯收視率馬首是瞻的不良傾向。

我覺得不可行。標準由誰們來定,依據什麽來定,首先便會分歧嚴重。

但每年評單項獎是可行的。如人文精神貢獻獎、時事評論優秀節目獎、關注民生情懷獎、豐富大眾文藝創意獎等。單項獎的標準比較容易統一,並且區別於僅從類型上所評的電視劇、紀實節目、綜藝節目等獎事,強調了超於類型之上的社會公器的功能服務作用。某省電視若與此類獎從不沾邊,僅以收視率誇誇其談,不要多久,必難持續自喜。

倘這樣的獎項果評,且廣納公眾投票,那麽我會投央視紀實頻道一票人文精神貢獻獎;會投央視科教頻道《我愛發明》一票關注民生情懷獎;會投《星光大道》一票豐富大眾文藝創意獎;我會投《一虎一席談》一票時事評論優秀節目獎;會投陳小楠、曾子墨各一票人文精神貢獻個人獎;會投河北電視台《中華好詩詞》一票豐富大眾文藝創意獎,卻不會投央視同類節目的票,因為後者只不過“克隆”了前者——事實上我偶爾也看《中國好聲音》的,認為是很好的音樂節目,中國需要那類節目。四位導師的表現,在同類節目中可敬可愛之真性情每見。若此節目屬中國原創,我也會投一票的。同類節目中,周立波們的《中國達人秀》與薩貝寧的《精彩中國人》異曲同工,每吸引基層勞動者登台示能獻技,各有使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可圈點之處——卻未免太相似了,會使我握票難以委決。

至於電視劇,總體上我無票可投。若手有黃牌,則高舉沒商量——因其題材的長期脫離現實;以宮鬥劇為最的毫無文藝價值;因一波又一波擡高演員身價變相擡高劇種售價的陳倉暗度、袖中交易、推波助瀾……

那類“東西”的沒意義或對青少年心性養成的有害無益,引一位電視台負責購片的頭頭的話可見一斑。

我問彼自己的兒女對那類劇什麽看法。

答曰:“我的孩子怎麽會看那類東西!”

一副受了侮辱的樣子。

又問:“你限制自己的孩子看?”

答曰:“我們這種人家的孩子還用限制他們看那類東西嗎?家風熏陶,那點兒自覺性再沒有豈不太慚愧了?”

然也——凡花那麽多錢制作、敢簽字花那麽高價買下的人,皆非等閑人物。人家的孩子,也不同於尋常百姓人家的孩子。人家的孩子才不看“那類東西”!未必全不看,十之八九是不看的。人家使電視裏充斥著“那些東西”,完全是為“你們”——某些不拿自己的兒女當回事或根本不知怎麽拿自己的兒女當回事的人們——和“你們”的兒女“服務”的!

日月兩輪天地眼,天地不言——那麽,讓我說出此真相吧!

阿門……

2016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