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宋魏相爭 十四 元兇逞惡

元嘉二十九年,劉宋政權同樣危機暗伏,一場內亂正在醞釀之中。而在此之前,我們得先說說宋文帝發動的第三次北伐戰爭。

慘遭鮮卑鐵騎蹂躪的淮、泗地區尚未從戰爭中恢復,北方宮廷內訌、拓跋燾身死的消息就傳到了江南建康的君臣耳中。前一年的失敗令宋文帝深感恥辱,他認定這是拓跋燾得到的報應,天賜良機讓他報仇雪恨。在上一次北伐中棄城逃跑的北魏荊州刺史魯爽害怕獲罪,與弟弟魯秀等人一起拖家帶口南奔劉宋,向劉鑠投降。宋文帝大喜,封他做司州刺史,鎮守義陽,又封魯秀為潁川太守。魯爽時常上書鼓動宋文帝伐魏,宋文帝好了傷疤,忘了疼,迫不及待地再度規劃北伐大計。

太子中庶子何偃、沈慶之等人認為淮水南北諸州瘡痍未復,不宜輕舉妄動用兵,文帝不聽。青州刺史劉興祖則建議:“河南一帶饑民遍野,軍無可掠;不妨幹脆長驅河北,進入中山,據守關隘、險要,直搗魏國心腹地帶,冀州以北的老百姓必然帶著糧草財物前來勞軍。到時我們再以河南諸軍北渡黃河,西拒太行,北守軍都(即今居庸關),若能成功,則統一指日可待,即使不成,也不傷大體,希望陛下早作決斷。”宋文帝猛地瞧見這麽大膽的構想,倒吃了一驚。他雖想恢復北方,眼下的膽量也不過收復河南而已,不敢再有奢想。劉興祖頗有創見的建議,也被否決。

這次北伐還是沿傳統路線三路並進:東路,撫軍將軍蕭思話督統冀州刺史張永等率宋軍主力攻打碻磝;中路,北魏降將司州刺史魯爽、潁川太守魯秀和殿中將軍程天祚率四萬荊州軍進逼許昌、洛陽;西路,上次北伐表現不錯的雍州刺史臧質率所部進逼潼關。

張永包圍碻磝後,宋軍分東、西、南三個方向狂攻,然而這宋軍的戰鬥力,簡直是黃鼠狼下崽——一代不如一代。元嘉初年的北伐,魏軍是先退後進,宋軍好歹還占領了河南四鎮幾個月之久;第二次北伐,宋軍攻下碻磝,遇阻於滑台;這一次,宋軍圍攻碻磝近一個月,就是打不下來。

魏軍守城越來越有信心和經驗,算是在不斷實踐和學習中成長吧。城中守兵挖通地道,忽然殺出,將宋軍攻城的器具燒毀,又燒了宋軍的營寨。張永一看,再打下去得輪到自己被攻了,就擅作主張,沒向眾將通報,便撤圍退軍。宋軍士卒毫無準備,一片驚擾,魏軍乘亂出擊,宋軍血流成河,損失巨大。

督軍蕭思話大怒,親自率軍從歷城前往增援,全力猛攻,仍然受挫。青、徐兩州的莊稼還沒成熟,宋軍的士兵得不到足夠的糧食供應。蕭思話無奈,下令撤軍,退回歷城,張永等攻城將領全部下獄問罪。(宋軍北伐的前線不斷東移、南移,南北雙方的實力差距在發生微妙的變化,等到十多年以後的宋明帝時代,淮北的冀、青、兗等州陷落,傳統意義上的北伐就不再有可行性了。)

其他兩路打得還不錯,魯爽的一路,攻到了虎牢附近,臧質的那一路,則由柳元景和薛安都逼近了潼關。梁州刺史劉秀之也派司馬馬汪和左軍中兵參軍蕭道成進攻長安。由於東路的功虧一簣,這幾路無力獨進,只好重新退回淮南。宋文帝操之過急的最後一次北伐行動,即使面對皇帝新死的北魏,也沒能取得任何便宜。戰場上的失敗,仿佛也預示了他本人末日的到來。

宋文帝一共有十九個兒子,長子即太子劉劭,出生於宋文帝剛剛即位之時。按理說即位之初得了皇子,該是好事才對。可是據說有人去考察過以前的歷史,從三皇五帝以來,皇帝即位後才由皇後生的太子,只有一位,誰呀?殷商的最後一代君主紂王。這種事兒幾千年一遇,偏偏讓劉劭給湊上了。宋文帝倒不信邪,對於這個長子,他是很喜歡的,六歲的時候就封他為太子。

宋文帝後來寵愛一名姓潘的淑妃,冷落了原先的正室袁皇後。皇後吃醋,悶悶不樂,在劉劭十八歲的時候氣死了。因為這件事,劉劭十分痛恨潘淑妃以及她所生的皇子、始興王劉濬。

劉濬是個識時務的人,他知道與太子結怨將來對自己不利,就有意接近劉劭,百般逢迎,與他打成一片。兩人從死敵變成了死黨,關系變得不同尋常。

劉劭有人君之相,放到今天也是個標準帥哥,而且肚裏有貨,文武雙全。但他與拓跋晃面臨同樣的難題,就是父親坐著位子總是不死,自己的這個太子等得花兒都謝了,還不得上任。等來等去,他決定“出點力”,竟夥同劉濬搞起了巫蠱。

劉劭的姐姐東陽公主身邊的侍婢王鸚鵡認識一名叫作嚴道育的民間女巫。這個人宣稱自己會些法術,就像今天某些所謂的特異功能大師一樣,還真把劉劭姐弟倆給唬住了。劉劭就夥同劉濬,請嚴道育用玉雕刻了一尊宋文帝的人像,埋在殿前,日夜詛咒文帝早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