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元嘉之治 九 翦除異己

劉毅及其黨羽被迅速消滅後,與劉裕起兵反對桓玄的異己就只有諸葛長民了。諸葛長民在盧循之亂中守衛京城,立下大功,這個時候就任督豫州揚州六郡諸軍事,鎮守在京城附近。

諸葛長民雖說也是老資格的重臣,但在很多方面卻顯得目光短淺,又不懂得明確站隊,跟劉裕並不是一條心。盧循進攻建康的時候,諸葛長民的主張與前面所說的孟昶是一致的,要求護駕北遷。劉裕堅決不同意北遷,諸葛長民比孟昶聰明那麽一點點,服從了劉裕的調遣,與劉毅等人守備在北陵。盧循之亂平息,諸葛長民升了官,就沒了記性,反倒得意起來。

二劉相爭,劉裕為了安撫諸葛長民,讓他留守太尉府管事,並且可以帶五十名全副武裝的衛士進宮,以防不測。建康這邊沒了劉裕的強勢壓力,諸葛長民還真以為自己了不起了,他也不理政事,只讓手下四處聚斂珍寶美女,並給自己營造宅院府第,引起了老百姓的不滿。

這好事並沒維持多久。劉毅的勢力被撲滅,迅猛程度遠遠超過包括劉裕本人在內幾乎所有人的預想。諸葛長民這才有些大夢初醒,對自己的親信說:“俗話說:‘昔年醢彭越,前年殺韓信’,當年劉邦誅殺功臣,就是一個個下手的,我怕是要大禍臨頭了!”

他暗中對劉裕的副手劉穆之試探道:“民間很多人都說太尉(劉裕)與我不和,是啥原因呢?”

劉穆之應道:“太尉西征,把府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托付給了足下,豈能說與你不和?”

諸葛長民這才稍稍放心,但依然懼怕劉裕,暗中圖謀不軌。他的弟弟諸葛黎民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勸他早作打算,乘劉裕還沒回京之際發動政變。“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諸葛長民腐敗起來“一絲不苟”,性命攸關的時刻卻又變得猶豫不決,感慨道:“哎,貧賤的時候想要富貴,富貴了呢,又害怕危機降臨,如今我只想在丹徒做個小小的布衣,怎麽就這麽難呢!”

他終究對自己的實力沒信心,不敢動手,卻又不甘心,畫蛇添足地給劉敬宣寫信,要與他聯手造反。這真是所托非人,劉敬宣雖然手握重兵,卻是個沒啥政治野心的“好孩子”,對劉裕忠心耿耿,劉毅想作亂的時候就曾被他告過一次密,比劉毅更弱的諸葛長民哪有希望讓他倒戈?“告密專家”劉敬宣專程派人把密信送到西征的劉裕手中,劉裕誇贊劉敬宣忠誠之余,並不十分擔心,只派了輔國將軍王誕先去京城,協助劉穆之等人防備。

劉裕率領一半軍隊從江陵順江東回,開始時帶著輜重一起走,速度很慢。諸葛長民帶著朝中大臣,每天白天在新亭等候,卻遲遲不見大軍蹤影。快到京城了,劉裕忽然駕著輕舟,帶領很少的軍隊突進,連夜進入太尉府的東府。

天一亮,諸葛長民就聽說劉裕已經回府,大驚失色,情急之下,只得親自去拜見劉裕。劉裕也不大張旗鼓,悄悄地在幕後埋伏了一名叫做丁旿的勇士,然後在門廳內接見諸葛長民。劉裕拉著諸葛長民的手,家長裏短地談得可開心了。反應遲鈍的諸葛長民樂呵呵地陪笑,背後已經跳出了手持利刃的丁旿,劉裕臉色立變,丁旿上前拽住諸葛長民,手起刀落,毫不含糊地將他斬殺。劉裕又下令收捕諸葛長民的幾個弟弟,諸葛黎民雖驍勇過人,卻擋不住捕頭人多勢重,力戰而死。諸葛長民的小弟弟諸葛幼民逃到山裏,最終被揪出來殺掉,諸葛氏一家繼劉毅之後,也做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回頭說說劉裕的另一半軍隊。劉裕在攻下江陵後,就有意再接再厲,進攻譙縱據守的蜀地。前文提過,譙縱的割據勢力是桓玄稱帝所造成的“副產品”,到這時已有八個年頭,期間劉敬宣曾經在義熙三年(公元407年)試圖進攻過一次,卻無功而返。眾將都覺得蜀地艱險,如果劉裕不親征,恐怕還是難以成功,但蜀地離建康太遠,劉裕若是真去了,東面又可能會出問題(這時諸葛長民還沒倒台)。伐蜀大軍的元帥人選成了個大難題。

劉裕不僅識戰,而且識人。劉毅的部下毛修之在劉毅失敗後,投降了劉裕。毛修之是原先的益州刺史毛璩的侄子,蜀中兵變,毛璩與毛修之的父親毛瑾一家都被譙縱所殺,毛修之恰好在江陵任職,逃過一劫,從此他便立誓報仇血恨。他幾次向劉裕請纓,要求帶兵西征。劉裕擔心他到蜀地會公報私仇,大殺當地軍人;蜀地的士兵害怕毛修之,也會以死固守,那樣既不利於“安定團結”,也不利於攻城拔寨。

幾經思量,劉裕提出讓資歷名氣都不高、但很有才幹的朱齡石擔任這一重要職務,大出眾人所望。劉裕給了朱齡石兩萬人,並讓自己的小舅子臧熹以及蒯恩、劉鐘等人做朱齡石的副手,可見對他的信任。(劉裕的這一趟西征,除了完成既定目標外,也頗顯出他的戰略眼光,通過戰爭的洗禮,提拔培養了王鎮惡、朱齡石等一批能為他所用的得力幹將,為日後的北伐大勝和掌握絕對的軍事主導地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