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元嘉之治 六 拓跋嗣平內攘外(第2/2頁)

拓跋嗣贊同崔宏的建議,依計執行,果然許多人就不再為亂,對於繼續作亂搞破壞的少數人,拓跋嗣就不再手軟,派將軍於栗磾領兵一萬前去平定,很快解決了不安定的因素。

北魏一面進行內部遷徙,達到合理的資源分配,另一面打擊入侵的柔然騎兵,“凈化”外部環境。

柔然的部落首領社侖(柔然的首領本姓郁久閭,所以社侖的全名就是郁久閭社侖,這個詞來自鮮卑語“木骨閭”,意為頭禿,這可能源自北方鮮卑人不留發的習俗。北魏被南方史書稱為“索虜”或“索頭虜”,其本意也是指類似的習俗:拓跋部的族人往往把頭發剃光,頭上只留一個小辮,稱為索頭,“索虜”就是索頭的胡虜。東胡的這種習俗一直沿用到後來的清代)本是歸附拓跋珪的塞北部落缊紇提之子。拓跋珪將缊紇提的部眾分配到其他各個部落中,強行遷徙,這一政策引起了缊紇提諸子的強烈不滿。社侖與他的兄弟率部棄父出走,逃入大漠,幾經輾轉,投奔了伯父匹候跋的部落。

匹候跋與缊紇提是親兄弟,但早就分成了兩個大部落,彼此並不信任。他將社侖等人安置在部落南面邊遠之處,並派自己的四個兒子嚴加監視。社侖不甘為人下,設計殺了匹候跋與他的幾個兒子,兼並了匹候跋統領的部落,然後深入漠北。

當時拓跋珪在南面忙著與後燕、後秦交戰,無暇北顧。社侖乘機四面出擊,聲勢漸盛,終於在北魏天興五年(公元402年)統一了整個漠北地區,並自稱“丘豆伐可汗”(“丘豆伐可汗”這個詞,在鮮卑語裏相當於“開國君主”的意思),成為柔然汗國的第一任君主。

柔然建國,對北魏的北部邊疆形成了巨大的威脅,從此兩國在遼闊的漠北展開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角力。社侖借著拓跋珪被弑、北魏人心不安的機會,攻入塞內,搶掠了大量人口與牲畜。拓跋嗣穩定了局勢,自然發動報復性反擊。永興二年(公元410年),他派長孫嵩率領大軍北伐,大破柔然騎兵,殺得社侖遠遁漠北,死在途中。社侖的兒子度拔尚幼,部族中的長輩決定擁立社侖的弟弟斛律,即柔然的第二任君主“藹苦蓋可汗”(鮮卑語“姿質美好”之意)。斛律意識到北魏新主登基以後政局已經穩定,一時半會兒不能找北魏的麻煩,便於次年派人與拓跋嗣修好。

拓跋嗣欣然接受了柔然的降書,北邊暫時平定了下來,他終於可以轉過頭來虎視中原了。在沒有統一北方之前,北魏對付柔然的軍事行動,就是為解決後顧之憂而服務的。在北魏統治者眼中,柔然這樣的沒有固定領土的國家是很難在短時間內消滅的,只要周期性地保持進攻態勢,就不會成為更大的憂患;他們考慮更多的,是如何消滅割據中原的諸小國。拓跋嗣這才發現,北魏發生內憂外患的這幾年中,南方的東晉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劉裕在掌握了大權之後,很快就北上攻滅了小國南燕,盡殺慕容鮮卑一族,震驚了相互攪和了多年的北方各國。這些胡人已經有很多年沒有碰到過如此讓他們懼怕的強勢的南方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