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四章 劍指台灣

慶長十九年(1614年)十一月,德川家康號令天下諸侯,興兵十五萬圍攻豐臣家的大本營大阪城,雙方先是持續了一個多月的攻防拉鋸,然後進入了和談階段,不過短暫的和平只維持了不到半年,慶長二十年(1615年)夏,德川家大軍由江戶出發,浩浩蕩蕩開赴大阪,經過半個月的強攻,終於攻破了那座天下第一的大阪城,豐臣秀賴和生母澱夫人以及鐵杆家臣數人躲在一個堆滿了火藥的小倉庫裏,點火自爆而死。豐臣家就此滅亡。

應該講,歷經百年戰亂的日本,這時候才真正又重新迎來了和平,所以當年德川家康就奏請天皇,改年號元和,史稱元和偃武。

此時,距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不過二十多年。

豐臣家滅亡了,這個由一個農民所一手建立起來的王朝,就這麽滅亡了,仔細算來,也就歷經兩代而已,若是算上秀次,那也就三代。

為什麽?

可以當之無愧地被稱為人中豪傑的豐臣秀吉所建立起來的基業,為何在他死後不過17年,就灰飛煙滅了?

一般認為,是因為豐臣秀吉所建立起來的豐臣家政權本身就不是一個完全的統一體,除此之外,他因為是一介農民,所以沒有像其他的統治者那樣擁有眾多的譜代家臣,即代代都侍奉自己家的老家臣,以至於造成了根基不穩。此外,還有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秀賴繼位的時候過於年幼,這才讓德川家康有了可乘之機,被奪了家業。

這些東西,乍一看說得很在理,但仔細琢磨的話,就會覺得根本就是在忽悠人。

日本這個國家,自打有各式各樣的大名的那一天起,一直到明治維新後廢藩置縣為止,都不曾“完全”地被統一過,德川家康所建立的江戶幕府在行政劃分上也不是鐵板一塊,話說到現在我們大家有目共睹,德川幕府之下,有伊達政宗,有島津家久,還有其他的大名,你能說這是“完全”統一嗎?這仍然是各種意義上的分裂與自治,只不過各大名得在中央政權之下自治罷了。

還有家臣,自戰國那一亂,全日本的風氣都變了,別說是老家臣了,就是親兄弟也能拿刀砍你,這家臣老不老,說真的跟你的政權沒甚太大幹系,更何況事實證明秀吉的那幾個家臣確實都很給力,文有石田三成片桐且元,武有福島正則加藤清正,雖說是彼此不和了些,但他們的為人還是相當靠譜的,如果沒有家康的從中鬧騰,豐臣家的武功派和文治派最多也就是互相看著不爽再吵架打架而已,就跟現在日本開議會一個模樣,斷不會幹出太大的出格之事。

至於秀賴年幼,這個也不能算是個說法,要知道在江戶時代,十來歲當將軍的娃娃有好幾個,可也沒見哪個就鬧成了秀賴那副德行。

說一千道一萬,這豐臣家的滅亡,雖說從表面上看有著各種各樣的理由和因素,但如果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話,你就會發現,這眾多原因中最最大、最最根本的那個,其實是出在豐臣秀吉的身上。

這家夥其實從最開始的時候就走錯路了,他做了一件誤以為是對的但實際上是大錯特錯的事情,那就是侵略朝鮮。

這場總動員30萬,實際參戰15萬的大戰,讓豐臣秀吉把幾乎全部的精力都投入了其中,從而使得很多本該做的事情都沒法做或是來不及做了,比方說想點手段出來約束手底下的那些個大名,或者是想辦法均衡一下武功派和文治派之間的矛盾等等。

沒法做,是因為大家都在朝鮮拼命你怎麽做?來不及做,是因為戰爭還沒結束秀吉就掛了。

憑良心講,這場侵略朝鮮的戰爭,確實給日本帶來了很多:掠奪了大量的財富,緩解了國內的好些矛盾以及引進了相當多的技術。

可是,這些好處都是帶給日本的,而不是帶給豐臣政權的。

一個政權可以代表國家,但它永遠不會等於國家,只是這千百年來有太多的執政者總是誤以為朕即國家,朕即國法,以至於最終落了個灰飛煙滅的下場。

7年的侵略戰爭讓豐臣家得到的,只有一群搶肥了自己並且互相之間虎視眈眈的大名。

同時還有躲在角落裏等待著時機的德川家康。

可以很負責任地說上這麽一句話:一個國家,在國力全盛的時候想要出兵侵略人家搞輸出政策,對此我沒有任何好評論的,但是,如果一個國家打算通過單純的“攘外”方式來企圖一勞永逸地緩解內部矛盾,那我只能給他六個字——玩火者,必自焚。

比較可惜的是,日本人貌似並沒有吸取這般的教訓。當然,這是後話了。

話說就在豐臣家滅亡後的第二個月,一個可怕的傳言便開始在日本各地流行了起來。

那就是豐臣秀賴並沒有死,而是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