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貳 第六章 禪宗與茶道宋朝傳入日本

源賴朝在創立鐮倉幕府之後,雖然並沒有和當時的南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系,但因為南宋大力提倡對外貿易,雙方之間的貿易往來要較之北宋時更加頻繁。

在整個兩宋期間,從中國輸入日本的商品大致有陶瓷器、絹織品、文具、書籍、香料、藥品和繪畫,而日本賣到中國的主要有日本刀、日式工藝品、硫黃、銅礦和木材等。

除了日本刀跟工藝品之外,基本上出口的都是原材料,那個歲月的兩國差距在這方面還是非常明顯的。

此外,在貿易中,宋朝的銅錢也被大量流入了日本,因為質量好分量足,一度還成為了硬通貨,比日本錢都管用。

和貿易同時進行的,還有文化上的交流,這裏面包括了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

物質文化通俗地講就是各種寶貝和文物。

眾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除中國以外收藏中國文物最多的國家,在這些歷朝歷代輸入日本的文物之中,很大一部分珍品乃至絕品,都是宋代物件抑或是兩宋期間流入日本的。

這絕非空口白說,比如螞蝗絆茶碗、天目曜變茶碗之類,都是大宋的產物。

當然,日本那邊也有寶貝流入宋朝,而且數量也還挺多。

通常來講,兩國之間的文物交流可以分為四種方式。第一是由日本的入宋僧人在受到大宋皇帝接見時所得到的以及所獻上的珍寶。

以之前所提到過的奝然為例,他在受宋太宗接見時,就獻上了念珠、金銀蒔繪(一種用金銀粉在漆器上貼出圖案和花紋的漆藝)、扇子、螺鈿以及日制屏風等物,然後再從宋朝拿回各種回贈,其中有一尊旃檀釋迦如來佛像,至今仍在京都清涼寺,屬日本國寶。

第二種是宋日兩國朝廷之間的禮尚往來。

比如在宋孝宗時代的宋承安二年(公元1172年),孝宗皇帝就給當時的後白河法皇以及太政大臣平清盛各自送去一份禮物,禮單的具體內容雖然早已失傳,但想必不會寒酸,因為收禮的兩人不僅作出了“美麗珍重”的評價,還各自還以厚禮——蒔繪一份、染色皮革三十枚、沙金百兩、寶盒一個以及日本刀具一整套等。

第三種最為常見,就是個人或小團體來往之間的物品互贈。

長和四年(公元1015年),在大宋遊學習佛的日本僧人念久和尚在得知天台山要修建大慈寺的消息後,便立刻返回國內四處化緣搞募捐,說是也要為大慈寺出一份力。

對此,日本國內的反應是相當踴躍,時任左大臣藤原道長二話不說就立刻捐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寶貝:念珠六串(四串琥珀,兩串水晶)、屏風六張、奧州產的貂皮裘三套、沙金百兩、大珍珠五顆等。

此外,在建長八年(公元1256年),入宋日本僧人無本覺心向交好的宋朝和尚無門慧開贈送了水晶念珠一串,黃金一塊;作為回禮,四年後無門慧開則送給了無本覺心法衣袈裟一件和緞錦十幅。雖然念珠跟黃金至今早已下落不明,但那件袈裟,卻被日本人當成至寶,珍藏在了山城國正覺山妙光寺的寶庫裏。

以上說的這些例子,在整個宋代的兩國交往中真的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但就是這僅僅的一滴水,也足以看出當時的中日之間關系相當不錯。

最後一種是通過貿易,實現雙方的文物互通。

單從數量上而言,兩國絕大多數的東西都是通過這種方法進入對方地界兒的,比較出名的有日本刀、瓷器以及螺鈿等等。

日本刀跟瓷器是舉世皆知的兩國特產,這裏就不多說了,只簡單介紹一下螺鈿。

所謂螺鈿,指的是一種在漆器或木器上鑲嵌貝殼或螺螄殼的裝飾工藝,有時候也會直接在貝殼上進行雕刻上色。這種工藝起源於中國,早在商周時代就有了,奈良時代時傳入日本,然後在列島得以發揚光大,平安時代反倒能向大宋出口了。

這種事情有時候想想還真是五味雜陳。

話說回來,其實日宋兩國之間的文物交流還有第五種方式,那就是宋朝滅亡之後,很多大宋移民東渡日本,隨身攜帶大量的中國文物去了東瀛。

至於從宋朝傳入日本的非物質文化,自然也有很多,其中最為著名的有兩樣:一是禪宗,二是茶道。

而這兩樣東西能被傳入日本,很大程度上得歸功於一個叫做榮西的和尚。

榮西生於備中國(今岡山縣),俗姓賀陽,爹叫賀陽貞遠,是一個神官,也就是為神道教打工的,神官的兒子當了和尚,這聽起來不可思議,不過實際上日本神道教和佛教的關系基本等同於中國的道教和佛教,都是那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類型。

且說榮西的母親在懷孕期間,曾夢見過天上有一顆亮閃閃的星星,然後孕期也只有八個月,便生下了這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