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九章 又一次國書事件:高表仁訪日

公元622年,廄戶王子因病去世,享年四十八歲。

臨走前他留下遺言:“世間虛假,唯佛是真。”

此人後來被賜謚號聖德王,也就是“聖德太子”這個稱號的來歷。

在太子臨終的時候,身邊陪著的只有一人,那便是他的愛妾橘大郎女,橘氏在看著老公閉眼之後,默默地走出了房間,來到了推古天皇那裏,先是把遺言復述了一遍,然後說了一句:“太子現在已經往生去天壽國了。”

推古天皇畢竟是個女的,比較擅長針線活兒,在聽了橘氏的天國論之後,便拿來了錦緞針線,當場刺繡出了一幅天國極樂圖,供奉在了位於今天奈良縣內的法隆寺,據說至今尚存。

而那座法隆寺也是在聖德太子的主持下修建的,裏面的西院伽藍是目前世界上所保存的最古老的木制建築群。

這也應該算是太子的一大貢獻吧。

繼聖德太子之後,倭國的四朝元老,政壇常青樹蘇我馬子也於公元626年離開了人世,享年七十五歲,這在當時算是非常了不得的高壽了。

此後,蘇我家以及倭國大臣的位置由馬子的兒子蘇我蝦夷繼承,蝦夷時年四十歲,正是一生中智慧與精力處於巔峰的時段。而他的行事作風也和蘇我馬子大不相同,蝦夷治世,反而更像聖德太子,講究一個“和”字。

他很看重與王族以及其他豪族之間的融合交流,話說推古天皇去世(公元628年)後,在蘇我蝦夷的大力扶持下,敏達天皇的孫子田村王子(田村皇子)被扶上了王位,史稱舒明天皇。

這位舒明天皇的爹是敏達天皇的兒子押坂彥人大兄王子,娘則是敏達天皇的女兒糠手姬,不過當年日本就是這樣,兩人結合,只要不是同父同母所出的那就沒問題,押坂彥人大兄的母親是廣姬,糠手姬她媽則是伊勢姬,完全符合社會準則,那時候男女之間的交往只有在雙方乃同父同母親兄妹或者親姐弟的情況下才會被認為是大逆不道。

其實大逆不道的例子也不少,比如前面說起過的木梨輕王子和輕大娘公主就是這樣,反正在那個年頭,有緣人乃親兄妹這種根本就算不上新聞,有緣人是親兄弟的話,那或許還能上個地區版頭條什麽的。

敏達天皇是欽明天皇的兒子,前面也說過,而他媽則是欽明天皇的王後石姬公主,也是出自日本王室。

換言之,這位舒明天皇跟蘇我家沒有任何的血緣關系,這種情況在那些年的倭國國王裏屬於相當罕見的。

這也就說明比僅限家族本身的那種單獨的自我擴張,蘇我蝦夷更看重的是利用所謂的融合等手段,實現對大局的有力掌控。

而且蘇我蝦夷為人也相當低調,每次重臣開會,當要輪到他作決定的時候,他開頭第一句話基本上總會是:“我不如我父親馬子,不敢擅專,所以還是交給大夥一塊兒討論討論吧。”

這話說得真是相當得體,既檢討了他親爹蘇我馬子當年獨斷專橫的罪行,又體現了自己謙謙君子的一面,所以蝦夷在朝中口碑相當不錯,上到大王下到看門的都把他視作治世能臣。

就這樣,在蘇我蝦夷的帶領下,整個倭國進入了一個相對還算政清人和的時期。

而當時的國際局勢,也發生了不小的改變。

朝鮮半島完全進入了三國演義期,所有的小國都被高句麗、新羅和百濟吞並,而上述三國每一個國家都想著消滅其余兩方,以完成統一大業。

中國那邊,隋朝已於公元618年滅亡,取而代之的是著名的大唐皇朝。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的時候,唐高祖李淵的次子李世民發動政變,射殺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然後從父親那裏得到了皇位,史稱“玄武門之變”。

當了皇上之後的第二年,李世民便改年號為貞觀,在他的治理下,唐朝國力達到了空前的盛況,史稱“貞觀之治”。

同時,李世民本人也被周邊國家稱為“天可汗”。

當然,不管怎樣強大,不服的人肯定還是有的。

在當時,不買唐朝賬的國家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高句麗,還有一個就是倭國。

前者是來明的,就是堂堂正正地不肯臣服於你,跟當年隋朝那會兒一樣,不是偶犯邊境就是不來朝貢,更過分的是在隋亡之後,高句麗還大量接納了隋朝的殘兵敗將,並且將其編制成為自己國家的軍事力量,很有一副你要戰我便戰的派頭。

對此唐太宗當然不高興了,但不高興歸不高興,他也沒什麽辦法。

因為高句麗真的是蠻強的,在此之前,隋煬帝曾經發兵親自征討過那地方三次,可三次都是大敗而歸,並且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後果,那就是直接動搖了隋朝的國本,為隋亡埋下了伏筆。故而眼下李世民縱然是想動手,卻也得好好準備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