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三章 邪馬台:倭國統一的雛形

因為魏國的文化技術比較發達,所以在使節團隊伍中存在著一些相關的技術人員,能夠把一路上的各種數據記錄在案,從而使得今天的我們得以大致知曉帶方至邪馬台的距離,以及關於邪馬台國情的一點相關數字。

這幫人的行走路線和難升米他們相同,也是先走陸路到帶方郡,隨後上了船,往南航行了七千裏,然後抵達狗邪韓國。

從韓國繼續開船,漂一千多裏,到達了一個叫對海國的地方,在那裏,使者受到了統治當地的部落首領卑狗和卑奴母離的熱烈歡迎。

對海國就是今天的對馬島,當時那裏算是邪馬台王國下屬的一個分支部落,方圓大約四百多裏,居民一千多戶,島上山勢險峻,林中野獸出沒,幾乎沒有什麽良田,那裏的人基本上完全依靠食用海產過活。

在對海國,幾位魏國使者看到了讓他們終生難忘的一幕——吃飯的時候,幾個倭人將剛剛從海裏撈上來的上等蚌貝放在這些人的面前,並示意他們趁著新鮮盡快享用。

沒錯,這貝是剛撈上來的,連洗都不曾洗過,便直接端上來的新鮮之物。

所以魏國人有點傻眼,不知道該怎麽下口。

倭人則以為對方是初來乍到沒吃過這口,於是連忙很好心地教他們說,先用小刀把殼撬開,然後吃裏面的肉就行了,這殼千萬別吃。

一邊說,一邊當場演示了一遍,果真是撬開了貝殼之後將裏面的貝肉給生吞了下去。

自燧人氏造火以來,吃了幾千年熟食的中華人哪裏見過這等場面,一個個險些把在昨天吃的晚飯都給吐出來,只能趕忙推脫身體不適,食欲不佳,就暫時免了這頓盛宴吧。

倭人倒也聰明,一看這樣子就知道魏國使臣吃不了生食,於是便趕忙點起火來,將魚貝等物在火上烤熟了再奉上。

這頓飯就這麽對付了過去。

第二天一早,使者告別了對海國的諸君,踏上了繼續前行的道路。

往南航行一千裏,到了一支國,就是如今的壹岐島,四方三百余裏,多草多木多森林,但仍然是沒什麽好田地。

出了一支國,還是往南開船走,仍舊是一千裏,到了末廬國。

末廬國就是今天佐賀縣的唐津市,換句話講,這幫人終於到了九州島,離目標不遠了。

再往東南走六百裏,便是我們最初的主角——奴國,那裏有住民兩萬戶,算是比較大的部落了。

奴國往南叫投馬國,有住民五萬戶。

投馬國再往南,就到了本次出訪的目的地——邪馬台。

女王卑彌呼以最高規格接待了天朝使者,並且特允他們在全倭境內都可以自由行走。

也正因為此,才使得當時連文字都沒有的日本得以為後世留下那麽些許資料,也總算才能讓後人稍微了解一些關於倭國特別是邪馬台的風土人情。

從總體上來看,邪馬台雖然比較原始落後,但基本上還算是一個已經有比較完備的道德體制和法律秩序的社會。

至於具體的說法,那就讓我們跟著魏國的使者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個近在咫尺卻又神秘無比的國度吧。

在中文裏,一個地方的情報通常會被稱為風土人情,往往風土在人情之前,所以魏國的使者們首先是在邪馬台的山川森林以及平原上到處參觀勘察,結果他們發現,這是一個物資相當匱乏的國家,無論在何處,都看不到大型野獸,比如老虎和豹子的蹤跡。同時,老百姓似乎也不知道飼養牛馬羊等家畜,別說飼養了,就連見都不曾見過。

而且雖說已經進入了鐵器時代,但因為鐵礦資源不夠多及冶煉技術尚不發達,從而使得大多數的邪馬台士兵依然用著木槍、木盾和木弓,而箭頭則一般有三類,分別是竹制、鐵制和骨制,其中當然是鐵制箭頭最為罕見。

此外,和魏國比起來,邪馬台氣候非常溫暖,據當地百姓介紹說,即便是冬天,也只需穿一件衣服就行了。

風土之後,便是人情了。

在邪馬台,如果你有幸投胎得了一副男兒身,那我不得不對你道上一聲恭喜。

首先,你可以有一身非常漂亮的文身,在這裏,花和尚九紋龍都不是什麽特例,而是普遍現象,幾乎每個成年男子,無論地位高低,都要在臉上以及身上刺青。

當然,由於國情各不相同的緣故,所以這在當年的魏國人看來似乎有點怪異,乍一眼望去還以為滿城都是賊配軍。

其次,在這個國家,男女比例極不平衡,女的較之男的在數量上要多出許多,雖然不知具體多多少,但有一點卻是肯定的:幾乎每一個邪馬台的男人都能擁有兩個以上的妻子。

一般小戶人家的老婆有兩到三個,大戶人家則能娶到五六個甚至更多。但相當奇怪的是,據魏國使者的調查,盡管每戶人家個個都是一男多女,可這些女人們卻很少有人爭風吃醋大打出手,甚至連紅杏出墻都少有耳聞,比當年華夏宮廷裏上演的那些宮鬥戲目要太平得多。同時,邪馬台人的老婆除了是老婆之外,也是他們的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