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民族主義(第2/6頁)

自相矛盾的是,在這個時期興起的民族商業階級,竟是個較小的民族主義因素。眾所公認,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和意大利,一個統一的民族大市場,其優勢是非常明顯的。《聯合下的德意志》(Deutschland über Alles )的作者呼喚:

火腿和剪刀,靴子和吊襪帶,

羊毛和肥皂,紗線和啤酒。[1]

民族精神所無法促成的民族統一意識,德意志已借由關稅同盟達成了。然而,卻沒有什麽證據可以顯示,比如說,(日後將為加裏波第提供許多財政支持的)熱那亞的船運商對意大利民族市場的喜愛,會更甚於遠較繁榮的地中海貿易。而在多民族的大帝國中,在特定省份內發展出來的工業和貿易核心,當然會對現存的歧視表示不滿,但是在他們心底真正喜愛的,顯然是此刻對他們開放的帝國大市場,而不是未來獨立的民族小市場。因此,波蘭企業家既然有整個俄國可資利用,自然少有人會去支持波蘭民族主義。當帕拉茨基(Palacky)代表捷克人宣稱“如果奧地利不存在,那就必須造一個出來”時,他不僅是在籲請君主反對德意志,而且也表達了一個龐大卻很落後的帝國經濟核心地區的合理心聲。然而,商業利益有時也領導著民族主義,例如像比利時,該地一支強大的工業先驅社群,基於十分奇怪的理由,認為處在荷蘭商業集團的有力統治下,他們的地位將非常不利。比利時是在1815年陷入荷蘭手中的。不過這是個特殊例子。

在這個階段,中產階級民族主義的強大支持者,是下層和中層的專業、行政和知識階層,換句話說,即受過教育的階層。(當然,這些人與商業階級並無明顯區別,尤其是在落後國家,那裏的土地行政人員、公證人和律師等等,通常即等於農村財富的主要積聚者。)確切地說,中產階級民族主義的先鋒,是沿著教育進步的路線進行戰鬥,而教育進步,則顯現在大批“新人”進入當時仍被少數精英占據的領域。學校和大學的成長顯示出民族主義的進展,因為學校尤其是大學,正是其自覺的鬥士:普魯士與丹麥之間,曾為了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Schleswig-Holstein)問題,先後於1848年和1864年爆發過兩場沖突,但在此之前,基爾大學和哥本哈根大學,便曾為了這個問題在19世紀40年代中期發生過激烈爭執。

教育的進展十分明顯,雖然“受教育者”的總數仍然很小。法國國立學校的學生人數在1809—1842年間增加了一倍,而且在七月王朝統治之下,增長得特別迅速,但是即使如此,及至1842年,也只不過1.9萬人(那時所有受過中等教育的孩子[2] ,總數是7萬人)。俄國於1850年左右,在6 800萬總人口中只有大約2萬名中學生。[3] 大學生的人數盡管不斷增加,但其總數卻很少。很難想象,1806年後那些受解放思想煽動的普魯士大學青年,據說在1805年時竟不超過1 500人;後1815年的波旁王朝毀滅者,巴黎綜合工藝學校,在1815—1830年間,共訓練了1 581名青年,即每年僅招收約100人。學生們在1848年革命中的突出表現,使我們很容易忘記下述事實:整個歐洲大陸,包括未進行革命的不列顛群島,可能總共只有4萬名大學生,雖然數目仍在上升之中。[4] 俄國的大學生人數便從1825年的1 700人,上升到1848年的4 600人。而且即使人數沒有增長,社會和大學的變化(參見第十五章),也為學生賦予了一種社會團體的新意識。誰也不記得在1789年巴黎大學有大約6 000名學生,因為他們在大革命中沒有發揮過獨立作用。[5] 但是到1830年,任誰也不能忽視這群年輕大學生的重要性。

少數精英可利用外國語言活動;而一旦受過教育的幹部變得足夠多時,民族語言就會自行產生影響(如自19世紀40年代起,印度各邦為爭取承認其語言而做的抗爭)。因此,當開始用民族語言出版教科書、報紙或進行某些官方活動時,都代表著民族發展邁出了關鍵一步。19世紀30年代,歐洲許多地區都跨出了這一步。於是有關天文學、化學、人類學、礦物學和植物學的第一批重要的捷克文著作,便是在這10年中寫作或完成的;而在羅馬尼亞,用羅馬尼亞文代替以前流行的希臘文的第一批學校教科書,也是如此。1840年,匈牙利文取代拉丁文作為匈牙利議會的官方語言,雖然受維也納控制的布達佩斯大學,直到1844年才停授拉丁語課程。(可是,為爭取使用匈牙利語為官方語言的抗爭,從1790年起一直斷斷續續地進行。)在薩格勒布(Zagreb),蓋伊(Gai)1835年起便用迄今仍是方言綜合體的第一種書面語言,出版了他的《克羅地亞報》[Croatian Gazette ,後來改名《伊利裏亞民族報》(Illyrian National Gazette )]。在很早就擁有官方民族語言的國家,這種變化是不太容易衡量出來的。可是有趣的是,1830年後用德語(而不是拉丁語和法語)出版的書籍,首次持續超過90%,法語書籍的數量,則在1820年後降到4%以下。[1] [6] 此外,出版物的普遍大增,也給予我們一個可資比較的指標。例如,德意志出版的書籍數量,在1821年和1800年大致相同,一年大約4 000種;但1841年卻上升到1.2萬種。[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