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8世紀80年代的世界(第4/10頁)

3

因此,農業問題就是1789年世界的基本問題,我們很容易理解,為什麽第一個有系統的歐洲大陸經濟學派是法國重農學派(Physiocrats),該派理所當然地認為土地和地租是凈收益的唯一來源。而且,農業問題的關鍵所在乃是土地耕作者與土地所有者之間的關系,是財富生產者與財富積累者之間的關系。

從土地所有權關系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把歐洲——確切地說,是以西歐為中心的經濟綜合體——分成三大區域。在歐洲的西部,有海外殖民地。在海外殖民地中,除了美利堅合眾國北部和一些意義不太大的獨立農耕區這些明顯的例外以外,典型的耕作者就是作為強制勞動者或農奴的印第安人,以及作為奴隸的黑人;傭農、小佃戶之類的耕作者比較少。(在東印度群島殖民地,歐洲種植園主人直接進行耕作的情況比較罕見,土地管理者所采取的典型強制形式,就是強迫耕作者送繳一定比例的收獲物,比如荷屬群島上的香料或咖啡。)換句話說,典型耕作者的人身是不自由的,或處在政治強制之下。典型的地主則是半封建性的大地產(種植園、莊園、牧場)所有者,以及實行奴隸制的種植園主人。半封建大地產特有的經濟是原始的、自給自足的,總之,純粹是為了滿足當地的需要。西屬拉丁美洲出口的礦產品,其生產者實際上就是印第安農奴,和農產品的生產方式並無不同。實行奴隸制的大規模種植園,主要分布在西印度群島、南美北部沿海地區(尤其是巴西北部地區),以及美國的南部地區,其經濟特點就是生產一些極為重要的出口作物——蔗糖,其次是煙草、咖啡和染料,自工業革命以後,主要是生產棉花。所以,奴隸制種植園經濟成了歐洲經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通過奴隸貿易成為非洲經濟的組成部分。在本書所闡述的時期,這一地區的歷史基本上可以根據蔗糖生產的衰落和棉花生產的崛起來寫成。

在西歐以東,尤其是在沿著易北河,今捷克和斯洛伐克西部邊境,然後南伸至意大利的裏雅斯特港(Trieste),在這條將奧地利劃成東西兩半的界線的以東地區,盛行著農奴制度。從社會方面看,托斯卡納(Tuscany)和翁布裏亞(Umbria)以南的意大利和西班牙南部都屬於這類地區,盡管斯堪的納維亞地區(除了丹麥和瑞典南部的部分地區以外)不屬於農奴制度。在這片廣大地區內,還存在著由自由農耕作的地塊。這些自由農包括散居在從斯洛文尼亞(Slovenia)到伏爾加河(Volga)這塊土地上的德意志農業殖民者,生活在伊利裏亞(Illyria)內地荒山禿嶺中實際上處於獨立地位的家族,與克羅地亞步兵(Pandurs:在18世紀以殘忍聞名)和哥薩克(Cossack)騎兵幾乎一樣好勇鬥狠的武裝農民(他們活動在直到最近為止還是介於基督徒和土耳其人或韃靼人之間的軍事邊界上),在領主和政府鞭長莫及之處擅自占地拓荒的自由墾殖者,以及生活在不可能有大規模農耕的莽莽森林裏的人們。但不論怎樣,這一地區的典型耕作者整體上看來是不自由的。事實上,他們幾乎都被淹沒在自15世紀晚期和16世紀早期以來所產生的、不曾停頓的農奴制度的洪流之中。這種情況在巴爾幹地區不太明顯,因為那裏曾一度或依然處在土耳其人的直接統治之下,在土耳其前封建主義原有的農業制度裏,土地曾進行過粗略的分配,每一份土地要負擔一位非世襲土耳其武士的生計,這種原始的農業制度蛻變成大地主統治之下的世襲地產制度,很少從事農耕的伊斯蘭教地主們,千方百計地壓榨農民。這就是巴爾幹地區、多瑙河和薩瓦河(Sava)以南地區在19世紀和20世紀從土耳其人的統治下獲得解放時,實質上還是農業國家的原因,盡管這些國家當時極端貧窮,但它們並不是農業財產集中的國家。作為基督徒,巴爾幹農民在法律上仍然是不自由的,而且在事實上,作為農民,至少當他還處在領主控制之下時,也是不自由的。

但是,在其他地區,典型的農民就是農奴,他們被迫把一周中的大部分時間用在領主的土地上服勞役,或者盡與此相當的其他義務。他的人身不自由度非常之大,以致我們很難把農奴與奴隸區別開來,如在俄國和波蘭實行農奴制的那些地方,農奴可以與土地分開買賣。1801年,《莫斯科報》(Gazette de Moscou )上有一則廣告登了這樣一段話:“有三位馬車夫和兩位姑娘待售。馬車夫訓練有素,出類拔萃。姑娘的年紀分別為18歲和15歲,兩人均容貌姣好,手工活樣樣精通。該家族尚有兩位理發師可供出售,其中一人年紀21歲,能讀會寫,能演奏樂器,並能勝任馬車夫。另一位適合幫女士和先生美發,也會彈鋼琴和拉手風琴。”(很大一部分的農奴充當家庭仆役。在1851年的俄國,家庭仆人幾乎占全部農奴的5%。[5] )在波羅的海的內陸地區——波羅的海是通往西歐的重要貿易要道——采用農奴制勞動的農業,為西歐進口國家生產了大部分出口作物:谷物、亞麻、大麻以及主要用來造船的林產品。在其他地區,農業經濟更加依賴地方市場,這個市場至少包括交通方便、制造業相當發達、城市有所發展的地區,例如薩克森(Saxony)和波希米亞(Bohemia),以及維也納這個大都市。但是,這裏的大部分地方還是很落後。黑海航路的開通和西歐尤其是英國日益發展的都市化,才剛剛開始刺激俄國黑土地帶的谷物出口,在蘇聯實現工業化之前,谷物依然是俄國對外貿易的大宗商品。實行農奴制的東部地區為西歐提供糧食原料,因而被看成是西歐的“依附經濟”,類似於它的海外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