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黃金時代(第2/5頁)

一五○九年秋,米開朗琪羅和助手們花了十二個喬納塔畫成德爾菲巫女,花費的時間和稍早之前完成的撒迦利亞像差不多。米開朗琪羅將她畫成年輕女子像,微微張嘴,雙眼圓睜,帶著一絲苦惱,仿佛剛被哪個冒失鬼嚇到。巫女以狂亂瘋癲著稱,但在他筆下,幾乎沒有這樣的特質。她其實是米開朗琪羅數個聖母像的集大成者。以蘇麻離青繪成的藍色頭巾,與《聖殤》《布魯日聖母》(Bruges Madonna)這兩尊聖母雕像上的頭巾類似。《布魯日聖母》為聖母子像,完成於一五○一年,佛蘭德斯一布商家族買下後,將它安放在該家族位於布魯日的禮拜堂裏。德爾菲巫女的頭部和姿態,讓人想起米開朗琪羅《皮蒂圓雕》(Pitti Tondo,約一五○三年完成的大理石浮雕)中的聖母,而多褶的衣服和九十度彎曲的結實臂膀,則來自他為多尼繪制的《聖家族》。[6]

“米開朗琪羅記性絕佳,”孔迪維如此說道,“因此,盡管畫了數千個人物,長相和姿勢卻各不相同。”[7]正因為記性絕佳,他才能在短短時間內,為西斯廷禮拜堂頂棚創造出數百個姿態各異的人物。

米開朗琪羅接著會在拱頂上再畫上四名巫女,包括古羅馬最著名的女預言家,庫米城的巫女。據神話記載,庫米巫女住在羅馬南方一百六十公裏處那不勒斯附近阿維努斯湖邊的巖洞裏。據說埃涅阿斯,古羅馬詩人維吉爾所寫的史詩《埃涅阿斯紀》(Aeneid)中的主人公,就是在這裏看到她陷入可怕的恍惚狀態,聽到她發出“神秘而可怕的言語”。[8]在米開朗琪羅所處的時代,這個散發硫黃味的深邃湖泊旁的惡臭洞穴,仿佛成了宗教聖地,前來朝聖的學者絡繹不絕。這個洞穴大概是古羅馬宰相阿格裏帕所開鑿的隧道,作為尤利烏斯港的一部分。但這些有學問的信徒卻來這個地方——埃涅阿斯及其特洛伊友人與庫米巫女交談後直下冥府的地方——做無邊的懷想。

巫女既是意大利藝術裏很受歡迎的題材,米開朗琪羅將庫米巫女和其他古代女預言家畫進頂棚,也就不必然是出於艾吉迪奧之類顧問的要求。西斯廷禮拜堂所繪的巫女,正好是拉克坦提烏斯在其《神聖教規》(Divine Institutions)裏所列十名巫女的前五位,這意味著米開朗琪羅說不定翻閱過該著作,然後做出如此選擇。不過艾吉迪奧可能是促成米開朗琪羅畫進這些巫女並予以顯著呈現的推手,因為他極感興趣於巫女的預言,特別是庫米巫女的預言。[9]他曾親赴阿維努斯湖邊的巫女洞穴,大膽下到洞裏,而後表示洞裏惡臭的地下空氣會讓人產生如埃涅阿斯所見到的那種恍惚狀態和幻覺。[10]

庫米巫女有則預言,艾吉迪奧覺得饒富深意。在維吉爾的《牧歌》(Eologues)中,她預言將誕生一個小孩,這個小孩將促成世界和平,回歸黃金時代:“公義回歸人間,黃金時代/重現,而其第一個子女降臨自天上。”[11]對聖奧古斯丁之類的神學家而言,以基督教觀點詮釋該預言,而將這“第一個子女”視為耶穌,顯然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心思機敏的艾吉迪奧附會更甚,在聖彼得大教堂演說時宣稱,庫米巫女所預言的新黃金時代其實就是尤利烏斯二世所開啟的時代。[12]

當時意大利的預言者有兩類,一類是預言末日逼近,劫數難逃,如薩伏納羅拉;另一類是以較樂觀態度前瞻未來,例如艾吉迪奧。艾吉迪奧深信上帝的意旨正通過尤利烏斯二世和葡萄牙王馬努埃爾逐漸實現,因而抱持樂觀心態。例如,一五○七年,馬努埃爾寫信給教皇,宣布葡萄牙發現馬達加斯加,並征服遠東數處。尤利烏斯接到這喜訊,在羅馬大宴三天以示慶祝。在這些慶祝活動中,艾吉迪奧登上講壇,宣布在世界彼端發生的這些大事(加上國內的其他盛事,特別是聖彼得大教堂的重建),再一次證明了尤利烏斯正逐步實現上帝所賦予他的使命。在向教皇的講道中,他興奮地說道:“看看上帝以何許多的聲音,何許多的預言,何許多的豐功偉績召喚你。”[13]審視過這些成就後,他深信聖經和庫米巫女的預言確實正逐漸應驗,而全球拜服基督教下的黃金時代就要到來。[14]

羅馬並非人人都同意艾吉迪奧的觀點。若說庫米巫女就是預言黃金時代將由尤利烏斯開啟的先知,那西斯廷禮拜堂頂棚上的庫米巫女形象顯然與此不合,讓人覺得古怪。米開朗琪羅將她畫成醜陋的龐然大個,手長,二頭肌和前臂粗壯,肩膀寬厚如亞特拉斯(以肩頂天的巨神),頭部相形之下變得很小,體形之怪異駭人在整個拱頂上並不多見。這幅明顯帶有貶義的人像,還將她畫成遠視眼,因為畫中看書的她把書拿得頗遠。眼力不好當然不代表眼光見識不佳。事實正好相反,因為根據某些版本的提瑞西阿斯神話,他因看到阿西娜洗澡而瞎了眼睛,於是得到預蔔未來的法力作為補償。庫米巫女視力不佳,或許也可解讀為具有靈視眼力的跡象。[15]同樣,米開朗琪羅說不定也在借此表明,她的靈視和她的肉眼視力同樣不可靠。不管何者為真,他對這位幹癟的醜老太婆和其預言的看法,似乎由她身旁兩位裸童之一的手勢概括表露出來。這位男童對她“比出了將拇指夾在食指與中指之間的手勢”,意涵就和今日的比中指一樣。這一粗鄙動作曾出現在但丁筆下,至今仍為意大利人所熟知。[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