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不知怎麽辦才好(第4/4頁)

在工作室或腳手架上,特別是在工作如此不順利的當頭,這種人生觀或許有助於緩解緊繃的心情,但就一個即將幫米開朗琪羅繪制12000平方英尺頂棚濕壁畫的人而言,這似乎不是恰當的行事準則,更何況米開朗琪羅所面對的贊助者,是像尤利烏斯這樣壞脾氣而嚴苛的人。


[1] 《米開朗琪羅書信集》,第一卷,第48頁。

[2] 孔迪維:《米開朗琪羅傳》,第57頁。

[3] 席爾曼(John Shearman)《西克斯圖斯四世禮拜堂》(“The Chapel of Sixtus IV”),收錄於霍爾勃頓(Paul Holberton)所編《西斯廷禮拜堂:米開朗琪羅再發掘》(The Sistine Chapel:Michelangelo Rediscovered,London:Muller,Blond & White,1986)一書,第33頁。接下來四百年,屋頂滲漏不斷,直到1903年全部改建,1978年整修後才解決。

[4] 《瓦薩裏論技藝》,第222頁。

[5] 參見羅特根(Steffi Roettgen)兩卷本《意大利濕壁畫》英譯本(Italian Frescoes,New York:Abbeville Press,1997),第二卷《文藝復興盛世,一四七○年至一五一○年》(The Flowering of the Renaissance,1470-1510),第168頁,譯者Russell Stockman。利比替新聖母瑪利亞教堂的斯特羅齊禮拜堂(Strozzi Chapel)繪飾濕壁畫時(1487-1502),也遵照與斯特羅齊(Filippo Strozzi)的合約規定,只以真正濕壁畫法作畫。薄蘇克(Eve Borsook)認為,至1500年時,真正濕壁畫法已成為“偏離實際的面子問題……在瓦薩裏和其他許多人眼中,通過濕壁畫的考驗,就是擁有不凡的即興創作速度與能力的藝術家”。參見博蘇克《托斯卡納的壁畫家》(The Mural Painters of Tuscany,Oxford:Clarendon Press,1980),第xxv頁。

[6] 曼奇內利《米開朗琪羅助手群的問題》,第52頁。

[7] 瓦薩裏:《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列傳》,第二卷,第667頁。

[8] 瓦薩裏:《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列傳》,第二卷,第666頁。

[9] 孔迪維:《米開朗琪羅傳》,第58頁。

[10] 關於瓦薩裏這一說法的合理修正,可參見華勒斯《米開朗琪羅在西斯廷禮拜堂的助手群》,第203~216頁。

[11] 《米開朗琪羅書信集》:第一卷,第48頁。

[12] 孔迪維:《米開朗琪羅傳》,第106頁。

[13] 孔迪維:《米開朗琪羅傳》,第106頁。

[14] 《十六世紀藝術著作》,第一卷,第10頁。

[15] 引自德·托爾內:《米開朗琪羅》,第一卷,第5頁。

[16] 孔迪維:《米開朗琪羅傳》,第106頁。

[17] 孔迪維:《米開朗琪羅傳》,第102頁。

[18] 瓦薩裏:《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列傳》,第二卷,第736頁。

[19] 德坎波斯(Deoclecio Redig de Campos)所編《姜諾蒂對話集》(Dialogi di Donato Giannotti,Florence:G.C. Sansoni,1939),第66頁。

[20] 《米開朗琪羅信函集》,第三卷,第156頁。

[21] 瓦薩裏:《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列傳》,第一卷,第607頁。

[22] 瓦薩裏:《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列傳》,第一卷,第607頁。

[23] 瓦薩裏:《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列傳》,第一卷,第60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