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克拉希尼克(第3/11頁)

進入加利西亞某村的奧地利部隊

一九一四年八月進入加利西亞某村的奧地利部隊。有位奧地利步兵寫道,“我們對奧地利這個省一無所知,只知道它產油、鹽、汙穢、虱子和許多猶太人”。

照片來源:Heeresgeschichtliches Museum,Wien

飛機這項新武器能長程偵察(往返三百二十公裏),精確且及時地掌握敵軍動態,理論上應能縮短部署時間,加快戰鬥的開打,但在這裏,一如在塞爾維亞,效用不大。可憐的奧地利人只有五架位於倫貝格的飛機:其中三架不能飛,能飛的兩架,有一架於八月十二日在俄國境內墜毀。[17]出問題總愛放馬後炮的康拉德,把錯怪在別人頭上:“我建議為陸軍配備一千兩百架飛機時,有人說我是傻子;現在他們知道我是對的了。”[18]身為參謀總長,他本有權力堅持建造飛機,但他沒有堅持。於是,他的南、北兩方面軍仍照著舊式土方法在蠻幹。

事實表明,絕對落伍的奧匈帝國騎兵與哥薩克人打邊界小規模戰鬥時,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全線潰退,死傷慘重,抱怨身上的裝備、盔甲笨重累贅。奧芬貝格得知他的第六騎兵師在托馬舒夫(Tomasow)周邊潰敗之後寫道,“什麽都缺”。[19]許多奧地利騎兵選用閱兵用的重馬鞍,把他們未習慣這種馬鞍的坐騎擦傷弄痛,因而被馬從馬背上摔下來。數千騎兵因此跛著腳徒步走回基地,後面牽著他們因疼痛而退縮不前的馬。那些得以順利前進的騎兵,搜索過四百公裏寬的前線,深入俄境一百六十公裏,卻遭遇出其不意的猛烈齊射火力。有位俄國中尉憶道,戰爭初期,他那些發狂的鄉巴佬士兵會“每個人都朝一個奧地利騎兵發射二十發子彈”,使整個部隊在下一次補給到達之前形同失去武裝。[20]

龐大的奧地利騎兵屏護部隊不知為何完全未碰到俄軍主力,康拉德因此相信“沒有欲從東邊不利於其右側翼的大規模兵力移動的跡象”。[21]在個人回憶錄中,俄國第八集團軍的阿列克謝·布魯西洛夫(Aleksei Brusilov)將軍,驚訝於他在塔爾諾波爾附近邊境遇到的奧軍部隊之“少”,驚訝於他所遇到的那些奧軍投降之幹脆和供出情報之迅速。原來,奧地利人深信俄羅斯人正在慢條斯理動員,而非進攻。[22]奧地利將領赫爾曼·科費斯的兵力群(在第二集團軍的余部從塞爾維亞來到之前,屏護西裏西亞東部的兩個軍),早在八月二十三日就示警道,整個俄國第八集團軍在普羅斯庫羅夫周邊集結,要跨過邊境。奧地利軍方鄭重其事派了架飛機去偵察。有位憂心忡忡的參謀官在那天寫道:“今天下午會派一架飛機去偵察;軍官絕對要告誡士兵勿把它打下來。”[23]情勢比上述警告還要糟糕:俄國兩個集團軍(第八和第三)正從東邊合攏。他們一直利用涼夜行軍,炎熱的白日則躲在樹林裏,借此避開空中偵察。[24]

這時康拉德心情較好;吉娜請人送來一個紀念品盒,內有一幅迷你的老毛奇(一八六六年擊潰奧軍的普魯士將領)肖像。這位奧地利參謀總長把它掛在脖子上,希望如老毛奇般大敗敵人。[25]但他絕不是毛奇之流的將才,從他愚蠢的用兵決定——用如此薄弱的兵力攻入很容易被敵人從兩側包圍吃掉的遼闊地方——可見一斑。從先前的“往後移動”和這時得用行軍才能抵達本可以坐火車更早、更容易抵達的前沿陣地來看,這一決定更令人困惑不解。康拉德後來辯稱,要保住加利西亞的油井、鐵路、公路和該地區首府倫貝格,要乘其不備奇襲俄羅斯人,要先發制人以打消他們對加利西亞其他地方、喀爾巴阡山脈、匈牙利所必然發動的壓倒性攻擊,這一北攻行動是唯一辦法。八月二十日,奧芬貝格將軍來到普熱梅希爾見康拉德、弗裏德裏希大公和新皇儲卡爾大公。奧芬貝格以為會討論仗怎麽打,結果發現康拉德和弗裏茨爾繃著臉坐著,一語不發。波蒂奧雷克原宣告已在塞爾維亞取得大捷作為八月十八日皇上誕辰的賀禮,這時卻說他敗了。

搜尋俄羅斯人的奧地利騎兵

戰前奧地利人把過多心血投注在騎兵上,一九一四年八月時這些長槍騎兵,一如其他奧地利騎兵,雖然搜索過四百公裏寬的前線且深入俄境一百六十公裏,卻未能找出俄軍的位置。飛機是更有效的偵察工具。

照片來源:Heeresgeschichtliches Museum,Wien

莫裏茨·馮·奧芬貝格將軍

莫裏茨·馮·奧芬貝格將軍是弗朗茨·斐迪南的親信,一九一一至一九一二年當過陸軍部長。一九一四年接掌哈布斯堡第四集團軍後,未掩飾他內心的不安。準備入侵俄國時奧芬貝格寫道,“我們情況不好。這場戰爭事前準備不良,開始也沒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