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六章 帶著學生去泡妞(第2/4頁)

“別灰心啊,來,給你這個。”孔子拿出五匹好布來,遞給子貢。

有了好布,子貢覺得泡這個小村姑十拿九穩了。

“美女,我好喜歡好喜歡你啊。這裏有五匹好布,我不敢說拿來當聘禮,就算略表心意吧,我放這裏了。”子貢油嘴滑舌,調戲村姑。

村姑這會是真的火了。

“你毛病啊?腦子被驢踢了?缺心眼啊?這麽值錢的東西就隨便扔啊?告訴你,我就算當剩女也不會跟你走,你趕快走吧。你光天化日之下調戲良家婦女,等會我們護村隊的來了,讓你吃不了兜著走。”村姑大聲嚷嚷起來。

子貢一看勢頭不對,趕緊拿了布就走。

孔子笑了,大家哄堂大笑。

笑歸笑,眾人也有些害怕,急忙忙上路了。

泡個村姑沒泡下來,子貢很郁悶。

【葉公不好禮】

孔子終於來到了葉地,沈諸梁非常歡迎他,他聽說過孔子的學問,而他本身也是很有學問的人。

兩人的第一次會面沈諸梁就向孔子請教了治國之道,結果孔子大講禮樂,聽得沈諸梁腦袋疼。都什麽時代了,還在講周禮?

“孔丘先生,你說的這些很好,不過好像離我們太遠了些。我想問問,具體來做,我們楚國應該怎樣做?”沈諸梁找個機會,把話題引到了他關注的層面。

“那,這什麽——”孔子講理論講得帶勁,突然出來一個現實的問題,一時間腦子沒轉過來,愣了一愣,然後說:“提高國內老百姓的幸福指數,讓外國人紛紛移民到楚國。”

按《論語》。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沈諸梁笑了笑,心說這不是該怎麽做的問題啊,這是做好了自然會得到的結果啊。他知道,到了操作層面,孔子的弱點就暴露了。

“那,還是說說禮吧。先生說了半天的禮,我聽得七七八八,還是有些不太明白,我舉個例子好不好。我們楚國曾經有一個人偷了別人家的羊,於是他兒子把他給舉報了,我們楚國認為這樣的人是守法良民,不知道在魯國是怎樣的?”沈諸梁舉了個例子,想看看是不是符合孔子所說的周禮。

“我們魯國不是這樣的啊,在我們那裏,父親犯了罪,兒子為父親隱瞞;兒子犯了罪,父親為兒子隱瞞。我們認為,這就是遵守禮法。”孔子說,他覺得楚國人的做法缺乏人性的一面。

“看來,魯國和楚國的區別還是很大啊。”沈諸梁感慨,同時看了孔子一眼。

按《論語》。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談話非常友好,沈諸梁始終很客氣,對孔子的知識也很佩服,不過,他覺得孔子的理論太過時了,而且絕對不適合於楚國。

不管怎樣,孔子師徒就住在了葉地。

一天,沈諸梁外出,路上恰好遇上了子路。

“子路先生,我想問您一個問題。”沈諸梁說話很客氣,他是個很有修養的人。

“葉公,請。”

“我想問問,孔丘先生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這——”子路被問傻了,他從來就沒有想過類似的問題,怎麽回答呢?老師講的都是禮樂,好像挺迂腐,可是做起事來好像還挺靈活,好像也沒有什麽原則。子路很猶豫,生怕說錯了會給沈諸梁錯誤的指向。“這個,這個,我一時也說不清楚。”

沈諸梁有些失望,告辭先走了。

“他最親近的弟子都說不清楚的話,說明什麽?說明孔丘就是個大忽悠。”沈諸梁自言自語。

子路回來見到孔子,把剛才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

“嗨,你怎麽說自己說不清楚呢?你就說‘這個人啊,學習起來就忘記了吃飯,快樂起來就忘記了憂愁,忘記了自己已經一把年紀了’。”孔子說,他對子路有些失望。

按《論語》。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其實,不管子路怎樣回答,沈諸梁對孔子的態度都已經是確定了的。

終於,沈諸梁還是攤牌了。

這一天,孔子被請到了沈諸梁家中,不過接待他的不是沈諸梁,而是沈諸梁的管家沈四。

“孔丘先生,吳國又出兵攻打陳國了,楚國不得不出兵相救,楚王已經率領楚國大軍出發了,而葉公也已經在昨晚出發,會合楚國大軍。出發之前,葉公托我給先生帶幾句話。”沈四的話說得很客氣,像他的主人一樣,看上去就讓人喜歡。

不過,孔子的感覺不是太好。

“啊,請說。”孔子說。

“先生的淵博知識讓葉公非常敬佩,先生所說的治國方略都是百年大計,不過——”世上無難事,只怕說不過,沈四說到不過,孔子心裏咯噔一下。“當今世界亂象紛紛,楚國內憂外患不斷,東邊有吳國,北邊有晉國,兩大勁敵隨時侵入我國。因此我國當前是生死存亡之際,確實顧不上百年大計。如果今後我國國內安定下來,吳國和晉國不再侵擾,那時候,葉公會親自上門相邀,請先生來將楚國治理成大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