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宮廷正骨”的傳人 吳定寰口述(第4/7頁)

吳妻:沒有錢,掙的官糧。每年就是發俸祿,領老米,學習時候每月是三兩銀子。注89

定:不少啦,可以。

吳老保存的夏老醫書之二

吳:一到北京政變注90他們就出宮了,皇糧什麽的都沒了,就不給了。那時候宮裏的大夫都出來了,有外地的都走了,他們出宮時候是鹿鐘麟注91給接的風,出宮就是在寶玉胡同,注92家在那兒住,就掛牌開業了,在家裏頭開業。

定:那出了宮以後生活怎樣?

吳:開業時候好一些,在家開業掙錢多一點,比在宮裏強,可以掛號,一塊錢,一天看十個二十個病人。一直到解放初期,在家開業開到1953年。在家裏時候比參加工作時候有益,掙錢比別人都多得多,生活都可以。參加工作就掙工資了。

定:是不是他出來的時候已經有名氣了?

吳:對,宮廷裏出來在外邊開業的不多。有的是出來就老了,就不幹了,有的家裏頭條件比較好的,就不願意幹了。上駟院老的正骨的第二代,當時不少,有十幾個吧。

定:十幾個也不多啊。

吳:現在都沒了。那時候北京還有文佩亭,姓文,他是原來中醫學院的劉壽山、薩仁山,還有葉常青他們三個的老師,在日本的時候就故去了。注93

定:在北京像夏老那樣名氣的骨科大夫多嗎?他是名氣最大的?

吳:對。醫術挺好的。另外有宮裏出來的,過去醫德都比較好,現在不講,過去得講。過去也有有錢的,有個人外號叫孤家劉,孤家什麽什麽,也是骨科的,要上他家看病,如果有錢,他就多要,比如你這骨頭壞了,明天保管給你治好,管你要一千,也有這樣的人。但咱們那會兒都是施醫舍藥,有好些窮苦人,咱們都不要錢就給你藥,過去講究醫德。北京那會兒內科有四大名醫,四大名醫是孔伯華、施今墨、汪逢春、蕭龍友。注94外科也有一個趙炳南,是外科最有名的,夏老跟趙炳南注95,他們哥兒四個是把兄弟,就是平常比較好,朋友,都投緣吧。他們每年都來拜年,我跟他們也都熟,他們給夏老拜年來,我每年替夏老回拜去,他歲數太大跑不了,我替他跑去。

定:夏老在宮廷裏邊是不是也給王爺看病,也給宮裏的人看病?

吳:對。

定:那個時候民間有人骨折了他們不管吧?

吳:熟人也得管。民間有民間醫生。北京骨科過去有三大類,一個是宮廷骨科,再一個是武術系統的,過去練武術的,什麽少林啊,武當啊,這些他也會,還有京劇裏頭那些個。武術這塊兒的代表有劉道信注96,翠花街的,後來解放後成立中醫研究院,到那兒去了。再一部分是理發的,過去理發館理完發得做按摩,由那發展起來的,也有一部分,一般民間差不多都找他們。北京理發行業有宏廟陳,有宏廟正骨科,這都是比較年頭多了,在當地屬於比較有名氣的。注97

定:三個系統的手法和理論都一樣嗎?

吳:不一樣,手法不一樣,理論一般基本都差不多,理論都是以八法為主,摸、接、端、提、按、摩、推、拿。一個師傅傳下來的,每個人的手法都不一樣,在他臨床實踐中慢慢體驗的。

定:這三種哪一種的長處是什麽?有沒有不一樣的,比如哪一種更擅長於幹什麽,有沒有?

吳:北京宮廷的屬於比較好的,其次是武術,再一個是理發。解放以後中醫研究院成立,全國各地都調來,反正也離不開這個。由四川來的那個就是練武術的,給劉文彩保鏢的,這都是解放初期。

學會是1950年成立的,叫北京中醫學會注98,夏老是正骨學會的組委。學會成立時候,衛生局正式承認的、正式有執照的,那會兒叫公共衛生局考試發執照的,一共27個人,我是最小的一個,現在就剩我一個了。

定:根據什麽標準給執照呢?

吳:考試呀,考骨科的整個理論哪,治療手法啊。那會兒衛生局就委托北京中醫學會正骨專門委員會,每年考一次,夏老出來以後就是華北地區的組委,考試組的組委,管華北地區的。

夏老一般思想比較開明,接受新生事物比較快。尤其解放後,像那些老人接受新事物困難點,他還都行。對於學術,中西結合啊,接受快。他沒什麽嗜好,上午門診,下午在家出診。

3.跟著嶽父學正骨

吳:我是結婚以後才學的。我原來上學,畢業以後搞醫療器械搞了一年,在燈市口那兒,那會兒普通醫院用的設備,在那兒一年,就“三反”“五反”了,他們經理就死了,我就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