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大自然的不經意之作(第3/3頁)

然而,盡管有這麽多令人卻步的不利條件,移民們還是成功地使澳大利亞變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羊毛出口國。如今的澳大利亞擁有將近8000萬只綿羊,羊毛供應量占全世界羊毛總產量的四分之一,羊毛占全國總出口商品的五分之二。

由於澳大利亞大陸比歐洲還要古老,礦產當然十分豐富。19世紀50年代早期,淘金熱把世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澳大利亞的金礦。從那時起,人們又發現了鉛礦、銅礦、錫礦、鐵礦和煤礦,但仍未發現石油。在這裏人們還找到了鉆石,但很稀少,不過這裏發現了大量的次貴重寶石,比如蛋白石和藍寶石。由於資金匱乏和交通不便,阻礙了對這些寶藏的全面勘探,但當澳大利亞最終從多年的財政窘迫中恢復過來,並再次成為有償付能力的國家時,這種情況就會改變。

與此同時,澳大利亞還被認為是除非洲之外最難探險的大陸。到19世紀初,它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已廣為人知——西部是高地,平均海拔高度2000英尺,某些地方高達3000英尺。這片高地也是金礦區,但這裏沒有海港,只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城市——珀斯;東部的高原地區是十分古老的山脈,經過風雨多年的侵蝕,其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僅有7000英尺,這裏有澳大利亞的優良海港,因而吸引了第一批移民。

海底采珠

位於這兩個高地之間的是一塊廣闊的平原,海拔從未超過600英尺,而且艾爾湖地區的高度實際上低於海平面。這片高原被兩座高山分為兩部分,西面是弗林斯嶺,東面是北連昆士蘭山脈的格雷嶺。

談到澳大利亞的政治情況,說不上十分成功,但還算得上平穩。第一批移民,根據18世紀後半葉的英國法律,被視為“罪犯”。這些人所犯的罪通常只是因貧窮而偷一片面包或幾個蘋果。與之相比,那些驅使人犯下過錯的貧困和不幸才是真正的罪惡。第一個罪犯流放地是植物學灣,之所以這樣命名,是因為發現它的庫克船長到達這裏時正值花兒遍地盛開之時,他發現了新的植物品種。殖民地本身叫新南威爾士,首府是悉尼。1803年,當時還屬於新南威爾士的塔斯馬尼亞島變成了一個勞役所,犯人們被集中在距此不遠的霍巴特市附近。1825年,昆士蘭州首府布裏斯班市建立。在19世紀30年代,位於海灣前沿的殖民地菲利普港灣,以墨爾本勛爵(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政治顧問和密友,曾任首相——譯者注)的名字命名,並成為維多利亞州的首府。南澳大利亞州的首府阿德萊德也在同一時期建立,而西澳大利亞州的首府珀斯直到19世紀50年代早期淘金熱開始時,仍然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至於北部地區,則處於聯邦的管理之下,就像我們美國的領土過去被華盛頓管理一樣。盡管這裏面積達50萬平方英裏,但只有5000居民,其中不到2000人住在瀕臨帝汶海的達爾文市。該市是世界上最好的天然港之一,但卻沒有一點兒商業氣氛。

1901年,這6個州組成了澳大利亞聯邦,600萬居民中有四分之三住在東部。7年後,他們決定在悉尼西南部150英裏處建立新首都,定名為堪培拉,離澳大利亞最高的科修斯科山不遠。

1927年,自治領建立了自己的新政府。但是新聯邦的議會要想使國家擺脫當時的重重困難,還得費些周折。首先,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就一直掌權的工黨政府大肆揮霍,以致聯邦從歐洲的放債人那裏已得不到任何貸款。在不做非常重大讓步的前提下,最近取代工黨的新政府能否克服財政上的不利條件則令人擔憂。其次,澳大利亞人口特別稀少。塔斯馬尼亞和新南威爾士每平方英裏只有8個人,維多利亞州每平方英裏有20人,而昆士蘭州和南澳大利亞州每平方英裏僅有1個人,西澳大利亞州每平方英裏才有半個人,但就是這些人也仍然沉湎於工會的積習之中。他們簡直是全世界最無能、最沒積極性的工人,如果沒有那些讓他們去運動或者去賽馬的公共假期,他們簡直就活不下去。

那麽,誰來承擔開發這片土地的工作,來維持這個國家的發展呢?

顯然,意大利人是不受歡迎的,盡管他們非常願意來這個國家,但在聯邦政治生活中占優勢的英國中產階級分子則堅持“澳大利亞人治理澳大利亞”,這就意味著排斥了一切非白人和非英國中產階級出身的人。勤勞的意大利人沒份兒,也就沒勇氣穿越托雷斯海峽了。黃皮膚的中國人和日本人也不可能。波利尼西亞人、馬來西亞人和爪哇人是巧克力色皮膚,所以也不可能。我重復一遍這個問題——誰來幹活兒呢?我要補充一句——我不知道。澳大利亞那麽多的土地幾乎無人居住,而它周圍的國家都急需殖民地來安置他們過剩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