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南部半島的主人(第2/2頁)

有一種說法認為,吳哥最初是建在海上,早在湄公河三角洲形成之前就已存在。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那就意味著大海向後退卻了300英裏之多。那簡直是世界奇跡!在歷史上,曾記錄過納拉文海岸線向後退卻了約5英裏,而比薩的海岸線後退約7英裏。關於吳哥過去的種種情況、來龍去脈恐怕永遠是個謎。可以肯定的是,這裏曾經有過這麽一個城市,它在當時的地位比今天的紐約還重要,而它現在消失了,成了明信片上的風景,在巴黎殖民地展覽會上,花上一個便士就可以買到這樣的卡片。當巴黎還是一個由氣味難聞的簡陋房子湊成的漁村時,吳哥已經成為世界文明中心。這多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現在的湄公河三角洲已經是法國在印度支那殖民地的一部分了。由於法國在墨西哥的遠征遭受重挫,為了給帝國挽回一點兒面子,他們於1867年占領了這塊地方。這裏有一個天然良港——西貢(今胡志明市——譯者注)。在這裏,數千名法國官員管理著400萬印度支那居民,心力交瘁的他們熱切地盼望著盡早結束這份苦差,能夠早日榮歸故裏,過著平靜而體面的生活。

印度支那的東方就是安南(現在越南的中部——譯者注)。盡管它自1886年以來就受法國“保護”,但它仍然維持著王國的地位。這個國家的內地主要出產木材,但是這個國家多山,幾乎沒有道路,因此仍然處於未開發的原始狀態。

這個地區的北部(即現在的越南北部——譯者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這裏不僅有一條重要的河流——紅河,而且還盛產煤和水泥。它實際上是中國的一部分,並和那個國家一樣,生產並出口棉花、糖和絲綢。自從1902年以來,首都河內就成了法國統治整個印度支那的行政中心。法屬印度支那還包括內地的一塊狹長地帶,叫做老撾,是法國人在1893年吞並的。半島最南端被分為兩部分,那個所謂的“馬來聯邦”包括四個在英國保護下的半獨立的小公國。半島的另一部分就是英國皇家殖民地,官方成為“海峽殖民地”。對於英國人來說,控制馬來半島至關重要,因為這片海拔高達8000英尺的山區,蘊藏著豐富的錫礦。這裏的氣候也適合種植各種各樣的熱帶產品,而且幾乎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在馬六甲海峽沿岸的檳城和新加坡,大量出口橡膠、咖啡、胡椒、木薯澱粉、檳榔膏等產品。坐落在一座小島上的新加坡是一個人口超過50萬的城市。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因為這個城市控制著所有從南到北,從東向西的重要海上通道。

新加坡又名獅城。1819年,新加坡還是一個灌木叢生的地方。它的建城歷史幾乎與芝加哥差不多。最早是由著名的荷蘭殖民官員斯坦福德·萊佛士所建,他預見到該地在戰略上的重要性,就竭力說服英國和印度政府從法國人手中奪回爪哇島。今天,這裏已是種族和語言的大雜燴,東方的各種風俗、各種語言、各種人種都可以在這裏找到。新加坡也是一座像直布羅陀一樣堅固的堡壘。一條連接著暹羅的曼谷的鐵路線從這裏開始,但這條鐵路線目前還沒有通到緬甸的仰光。當東西方最終發生不可避免的沖突時,新加坡將發揮其重要的作用。由於預見到這種情況的出現,新加坡湧現出一大批聞名遐邇的豪華酒吧,它們的富麗堂皇見聞於整個東方世界。另外,像都柏林一樣,這座城市把巨資花在一年一度的跑馬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