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小國也可以比大國優越

丹麥在近代國家中是如此之小(只有大約350萬人口,其中75萬住在首都),以至於按照現代國家的標準,如果數量比質量更能說明人的重要意義的話,我們大可不必介紹這個國家。但是,丹麥與那些斯堪的納維亞國家一樣,作為將聰明才智應用於現實美好生活(即古希臘人智慧的最高境界——中庸之道)而由平淡變為神奇的範例,值得我們特別關注並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這個國家只有1.6萬平方英裏的土地,缺少自然資源,沒有陸軍,沒有海軍,沒有礦藏,也沒有山脈(這裏沒有一處地方高於600英尺),但是它卻能抵得上12個面積更廣、志向更遠、軍國主義野心更大的國家(如果我感到有必要的話,我會提及這些國家的名字)。丹麥人民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將文盲率降至0,他們將人均收入提高至全歐第二位。而且,他們還從實際上消除了世界其余地方普遍存在的貧富差別,達到了共同富裕的水平,這種現象在世界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

看一眼地圖你就可以知道,丹麥是由一個半島和被遼闊的海灣所隔開的許多獨立的小島組成,島嶼之間是開闊寬廣的海峽,火車須由輪渡跨越海峽。這裏的氣候條件非常惡劣。整個冬季,強烈的東風橫掃著丹麥平坦的大地,帶來陣陣寒雨,迫使丹麥人也像情況與他們相似的荷蘭人那樣,大部分時間只能待在室內。這種環境養成了他們愛讀書的習慣,使他們成為學識最廣博的民族,他們的人均藏書量也高於其他國家的居民。

然而,風雨也滋潤了這裏的牧場,使草原繁茂、牛群肥壯,使丹麥一國就可供應全世界30%的黃油。在世界上其他國家,他們的土地都被那些四處遊蕩的富豪地主占有,而真正民主的(不是政治上,而是從社會與經濟角度看)丹麥人就從不鼓勵大地主的發展。

現在,丹麥有15萬獨立農場主經營著各自的小牧場,這些小牧場從10英畝到100英畝不等,面積超過100英畝的牧場全國只有兩萬個。每天運往國外的乳制品都是按鄉村農業學校講授的最現代化的科學方法進行生產加工,而這類農業學校只是全國中學義務教育體制的延續。黃油加工的副產品乳酪被用來喂豬,然後豬肉再經過腌熏,供應給英國市場。

丹麥與挪威及瑞典的關系

因為黃油和鹹豬肉貿易帶來的利潤遠遠大於種植谷物,所以丹麥人寧願進口糧食。他們這樣做既方便又省錢,因為從哥本哈根到但澤只有兩天的輪船,而但澤是波蘭和立陶宛這兩個大糧倉的老出口港。這類進口的谷物部分又可用來飼養家禽,於是丹麥每年又有數以百萬的雞蛋出口到英倫諸島。

為了維持出口農副產品近乎壟斷的地位,丹麥政府對所有出口產品都采取嚴格的管制,從而為自己建立起了貨真價實的聲譽,他們的品牌被認為是絕對純正的保證。

正像其他條頓民族一樣,丹麥人也是不可救藥的賭徒。最近幾年裏,他們在金融與股票投機生意中的冒險使他們損失了無數錢財。當銀行倒閉後,孩子們、牛群和豬群依然如舊,於是他們又重新投入到他們的工作中。現在,他們唯一擔心的是周圍國家不斷劇增的破產率,因為這會使火腿、雞蛋這樣的簡單飯菜也在逐漸成為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

丹麥的陸上城市都沒有多少重要性。在日德蘭(此乃半島舊稱,英國最早的居民就是由此而來)的西海岸有一個港口叫埃斯比約,它是丹麥絕大多數農產品的出口港,也是這一地區最古老的基督教中心之一。在發現美洲的400年前,這一地區的許多人依然崇拜他們英勇的異教神祈。橫亙在日德蘭半島和菲英島之間的是小貝爾特海峽(據說現在已有一個修建跨海大橋的計劃)。菲英島是波羅的海群島中的第一島,在這個島的中心(有牛群、豬群和孩子們)是歐登塞市(紀念奧丁神的地方),安徒生就誕生在這裏。他是一個貧病交加的制鞋匠的兒子,但是他卻為人類作出了最偉大最慷慨的貢獻。

然後我們跨過大貝爾特海峽,到達昔日丹麥王國的中心——西蘭島。這個國家美麗的首都哥本哈根就坐落在開闊的海灣之濱,小小的阿邁厄島(它是首都的植物園),正保護著它免受波羅的海的驚濤駭浪的沖擊。海灣上就是哥本哈根這座美麗的城市,它是中世紀“商人的海港”(Merchant's Harbor)。

在9世紀和10世紀時,丹麥人統治著包括了今天的英格蘭、挪威以及部分瑞典的地方。那時的哥本哈根只不過是個小漁村,而距此15英裏的內陸城市羅斯基勒則是當時皇家官邸所在地,丹麥人就是在這裏統轄著那些遙遠的城鎮。而今,羅斯基勒已經沒有重要性,哥本哈根則一躍成為重要城市,而且規模還在擴大,現在它接納的居民占全國的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