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羅馬和迦太基(第4/4頁)

元老院感到十分震驚,但卻像平時一樣平靜,毫不露聲色,依舊精力充沛地工作著。他們隱瞞羅馬軍隊接連失敗的消息,重新派遣了兩支軍隊去阻截侵略者。在特拉美諾湖邊的狹窄小路上,精於用兵的漢尼拔偷襲了軍隊,殺死了所有的羅馬軍官和大部分士兵。這一回,羅馬人民感到了恐慌,但是元老院還在強作鎮定。他們又組織了第三支軍隊,任命昆圖斯·費邊·馬克希姆斯為總指揮,並授予他最大的權力,一切都視為“拯救國家的需要”。

費邊清楚漢尼拔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對手,自己必須十分小心。他手下的新兵,都未經訓練,毫無經驗,這已經是羅馬能夠征召的最後一批兵員了,根本不是漢尼拔手下老兵們的對手。因此,費邊盡量避免正面交鋒,卻一直跟著漢尼拔,他憑借對地形的熟悉,燒掉一切糧食,摧毀道路和橋梁,還襲擊迦太基人的小分隊,運用一種令他們苦惱不堪的遊擊戰術,來不斷削弱漢尼拔軍隊的銳氣。

這樣的戰術當然不能安慰飽受驚恐折磨的羅馬人民。他們躲在羅馬的城墻內,整日提心吊膽,希望軍隊行動起來,並且要盡快采取行動。在這片一浪高過一浪的“行動”呼聲中,一個名叫瓦羅的民眾英雄,也就是那個在羅馬城四處發表激昂的演說、宣稱自己比那位慢慢吞吞的費邊要出色得多的人贏得了大眾的青睞。在眾人的擁護之下,瓦羅成為了羅馬軍隊的新指揮官。公元前216年,在康奈戰役中,瓦羅指揮的軍隊遭到了羅馬有史以來最為慘重的失敗,7萬多將士全部被消滅,漢尼拔征服了意大利。

現在漢尼拔可以長驅直入了,他踏遍了整個意大利半島,宣稱自己是“羅馬人的救世主”,並號召人民加入他反抗羅馬的戰爭中。此時,羅馬的明智政策再次結出了可貴的果實。除了卡普亞和錫拉庫紮外,所有的羅馬城市都忠誠依舊,漢尼拔處處遭到人民的反對與抵抗。他勞師遠征、苦戰於敵國,給養和兵員的補充難以為繼,漢尼拔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很危險,於是派信使回迦太基,要求補充給養和增加兵力。但遺憾的是,迦太基什麽也沒有給他。

羅馬憑借著他們的登船吊橋,成為海上的霸主。奮起自救的漢尼拔不斷擊敗了與之對抗的羅馬軍隊,但自己的兵力正在急劇減少,意大利的農民對這位自封為“救世主”的人都敬而遠之。

就這樣,經過多年的不斷勝利之後,漢尼拔發覺自己反倒被征服的國家的包圍所困住了。有段時間,局勢似乎有所扭轉。他的兄弟哈士多路巴在西班牙擊敗了羅馬軍隊,並準備越過阿爾卑斯山前來增援漢尼拔。他派信使南下,告之漢尼拔他到來的消息,讓漢尼拔派一支軍隊在台伯河平原上接應。不幸的是,這個信使落到了羅馬人手裏,而漢尼拔還在傻呵呵地等著好消息。直到有一天,他兄弟的頭顱被裝在一只籃子裏,滾落到漢尼拔的營帳前,他才明白增援自己的迦太基軍隊全軍覆沒了。

殲滅哈士多路巴後,年輕的帕布留斯·西庇阿輕易地奪回了西班牙。4年之後,羅馬人已經準備對迦太基發動最後的攻擊。漢尼拔被緊急召回。他渡過阿非利加海回到故鄉,並試圖在故鄉進行防禦。公元前202年,在紮馬戰役中,迦太基軍隊以失敗告終,漢尼拔逃到提爾,再轉到小亞細亞,煽動敘利亞人和馬其頓人聯合起來對抗羅馬人,但收效甚微,卻給羅馬人制造了一個將戰火引向東方的機會,吞並了愛琴海世界的大部分地區。

漢尼拔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者,被迫從一座城市流亡到另一座城市。他終於明白,自己雄偉的夢想就要破滅了。他熱愛的祖國迦太基也被戰爭摧毀,被迫簽訂了和平條約。他的艦隊也沉入海底。沒有羅馬人的同意,迦太基不能再參與任何戰事;它還被罰向羅馬支付數額驚人的戰爭賠款,在看不到盡頭的未來歲月裏一年年償還。生命已經失去了希望,公元前190年,漢尼拔服毒自盡了。

漢尼拔與迦太基軍隊的足跡

40年後,羅馬人又挑起了和迦太基之間的最後一場戰爭。在漫長而艱苦的3年裏,這塊古代腓尼基殖民地的人民頑強地抵抗著新興的共和國。最終,他們因饑餓被迫投降。在圍困中幸存下來的少量男人和婦女被賣為奴隸,整個城市被焚燒。倉庫、宮殿、大型軍械庫籠罩在沖天的火焰中,大火整整燒了兩個星期。羅馬軍團返回意大利,慶祝他們勝利。

隨著迦太基的覆滅,接下來的1000年裏,地中海始終是歐洲的一個海。羅馬帝國剛剛滅亡,亞洲人立即再次試圖占領這個誘人的內陸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