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新天國(第4/4頁)

馬裏蘭的奠基

這個喬治·卡爾佛特看起來多才多藝,他的倒退行為(那時是非常嚴重的罪名)並沒有使他喪失國王對他的恩寵。相反,他還被封為巴爾的摩的巴爾的摩男爵,在計劃為遭受迫害的天主教徒建立一小塊居住地時,還得到了各方的幫忙。他先在紐芬蘭試了下運氣,但是他派去的定居者都無功而返。於是他申請在弗吉尼亞要幾萬平方千米的土地。誰知弗吉尼亞人是頑固的聖公會教徒,他們也不肯同這些危險分子做鄰居。巴爾的摩男爵接著要求得到弗吉尼亞和荷蘭、瑞典領地之間的一條荒野,但沒等到獲批就歸西了。他的兒子塞西爾繼續這件好事,公元1633年至1634年冬天,“方舟”號和“鴿子”號兩條小船在喬治的兄弟倫納德的指揮下,穿過大西洋,於1634年3月滿載著旅客平安抵達切薩皮克海灣。這個新領地以法蘭西國王亨利四世的女兒瑪麗命名,叫做馬裏蘭。亨利四世本來打算建立一個歐洲各國的聯盟,但這計劃卻被一個發瘋的教士用匕首打破了——這個瘋癲者用匕首刺殺了亨利四世。瑪麗成為英國國王的妻子,而這個國王不久又在清教徒手裏喪失了性命。

這塊移民區非同一般,它不消滅印第安人,對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也平等相待。但本身卻經歷了好多艱難歲月。首先,移民區裏住滿了很多聖公會教徒,他們都是為了逃避馬薩諸塞清教徒的蠻橫與殘忍才來的。後來清教徒也闖進這塊移民區,為的是逃避弗吉尼亞聖公會教徒的殘暴。這兩夥人都是逃亡者,盛氣淩人,都想把自己那套所謂的“正確信仰”強行加給這個剛剛給他們安身之處的地方。由於“所有會引起宗教狂熱的爭執”在馬裏蘭的領地上都被明文禁止,老移民者便有權力要求聖公會教徒和清教徒安安靜靜別惹事。但是,不久之後,英國本土的保皇黨和圓顱黨的戰爭爆發了,馬裏蘭人便擔心無論哪一方獲勝,他們原有的自由都會喪失。因此,公元1649年4月,剛剛獲得查理一世被處決的消息以後,在塞維爾·卡爾佛特的直接倡議下,就通過了著名的《寬容法》。其中有這樣一段規定,很精彩:

“由於宗教對思想的高壓統治在所及的範圍內常常產生有害的結果,為了本省份政權的安定,為了保護居民之間的友愛和團結,特此決定:任何人不得以宗教或宗教信仰為理由,對本省所有信仰耶穌基督的人進行幹預、騷擾及迫害。”

在一個耶穌會會士掌管重權的領地裏,能夠通過這樣的法案,這顯示了巴爾的摩家族傑出的政治能力和不可小覷的勇氣。這種寬宏大度的精神深受來訪者的稱贊。後來,一撮外逃的清教徒推翻了馬裏蘭的政權,《寬容法》被廢除,代之以自己的《關於宗教的法案》。該法案給予自稱是基督徒的人以充分的宗教自由,但天主教徒和聖公會教徒並不包括其中。

幸運的是,這個反動的時期並不長。公元1660年,斯圖亞特王室復辟,巴爾的摩派的人也重新掌握了馬裏蘭的大權。

對他們政策的又一次攻擊來自另一邊。聖公會教徒在英國本土獲得了完全勝利,因此堅持要讓自己的教會變成所有移民區的官方宗教。卡爾弗特家族繼續戰鬥,但他們卻看到不大可能把新移民者吸引到自己這一邊。經過整整一代人的鬥爭,這次試驗才宣告終止。

新教徒獲勝了。

專橫也占了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