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再洗禮教徒(第3/3頁)

蒙斯特被占領了5個月,在這期間,所有社會和精神復活的計劃、制度和議程都嘗試了一遍,每一個羽毛初成的預言家都在議會上有了露臉的機會。

不過一個充滿逃犯、瘟疫和饑餓的小城顯然不是一個合適的社會學實驗的場所。不同宗派之間的分歧和爭吵削弱了軍隊首領的全部努力。在這危急關頭,裁縫約翰挺身而出。

他短暫的榮耀時刻到來了。

在滿是饑餓人們和受難兒童的城區中,一切事情都是可能發生的。約翰照搬他在《舊約》裏讀到的舊神學政府的形式,開始建立他的統治王國。蒙斯特的自由民被分為12個以色列的部落,約翰自己被選為國王。他本來已經和預言家尼普多林克的女兒結了婚,現在他又娶了一個寡婦——他從前的老師約翰·馬希茲的妻子。後來他想起了所羅門王,就又加了兩三個妃子。從此一出令人作嘔的滑稽劇開場了。

約翰一天到晚地坐在商業區的大衛寶座上,人們站在寶座周圍,聆聽宮廷牧師宣讀最新的命令。多種命令來得又快又猛,因為城市的命運日趨惡化,人們迫不及待地需要它。

然而,約翰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他完全相信一紙命令的無上權威。

百姓們抱怨忍饑挨餓,約翰便許諾解決這個問題。於是,國王陛下簽署了一道聖旨,命令城中的財產在富人和窮人中平均分配。鏟除街道做菜園,全部的餐館由大家共享。

到此還算順利。但有人說,富人藏起了一部分財產。約翰讓臣民不要擔心。第二道聖旨宣布,凡是違反國家任何一項法令者就立即砍頭。請注意,這樣的警告可不是隨隨便便說的恐嚇之詞,因為這個裁縫皇帝手裏總是揮舞著劍和剪刀,經常親自動手行刑。

後來,進入到了幻覺時期,人們都陷入形形色色的宗教狂熱之中,成千上萬的男男女女不分晝夜地擠在商業區,等待著天使吹起那報喜的號角。

接下來是恐怖時期,這位預言家憑著嗜血成性累積起來的勇氣,割斷了他的一個王後的喉嚨。

下面便是報應的可怕日子,兩個絕望的市民為主教的軍隊打開了城門,預言家被鎖在鐵籠裏,在威斯特法倫的各個鄉間集市上示眾,最後被折磨而死。

這是一個怪誕的尾聲,但對眾多敬畏上帝的樸素靈魂卻具有可怕的後果。

從那時起,所有的再洗禮教徒都成了被通緝的對象。逃過蒙斯特大屠殺的那些首領也像野兔一樣地被獵捕,一經現身,就地處決。在每一個神壇上,教長和牧師們都譴責再洗禮教徒,惡毒地詛咒他們的叛逆,說再洗禮教徒妄想推翻現有的秩序,還不如狼和狗值得同情。

對異端的圍剿很少能如此成功。再洗禮教徒作為一個教派蕩然無存了。但是有一件怪事,該教派的許多觀念存活了下來。這些觀念被其他教派汲取,融入了形形色色的宗教和哲學體系,成為令人起敬的理念,如今仍然是每個人精神和智慧遺產的一部分。

這件事敘述起來倒是很簡單,但解釋它實際上是怎麽產生的,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再洗禮教徒幾乎無一例外地屬於這樣的階層——把墨水瓶都看成不必要的奢侈品的階層。

過去,撰寫再洗禮教徒歷史的人都把這個教派視為惡毒的宗教激進派。只有在一個世紀後的今天,我們才開始理解,在把基督精神推向更理性、更寬容的發展過程中,這些貧賤的農夫和工匠的思想起到了多麽偉大的作用。

但是,思想猶如閃電,誰也說不準下一個霹靂會落在哪裏。當狂風暴雨在錫耶納上空迸裂而下的時候,蒙斯特的避雷針又有什麽用處呢?

————————————————————

(1)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和西維吉尼亞的礦工秘密組織。活躍於19世紀下半期。1860年,為了抗議惡劣的工作條件和勞動不平等待遇,愛爾蘭裔的美國礦工組成了以一個愛爾蘭寡婦的名字命名的組織,她曾在愛爾蘭領導一些鼓動者反對土地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