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宗教審判庭(第2/6頁)

他們失去了一切,卻幾乎沒有得到任何的補償。

他們注定要失敗。

這個世界上一切的事情都趨於組織化,最後,哪怕是那些不相信任何組織的人,要有所成就的話,也必須成立一個“非組織促進會”。而中世紀的那些喜好神秘,喜歡在思緒中徜徉的異端也不例外。自我保護的本能使他們聚在一起,不安全感迫使他們把自己神聖的教義隱藏起來,用種種神秘玄奧的典儀作為層層掩護。

但是那些忠於教會的人民群眾,自然無法區分這些教派群體之間的差別,他們將其籠統地稱為肮臟的摩尼教徒,或者別的什麽貶義的稱呼,覺得這樣就解決了問題。

從這個意義上說,摩尼教徒成了中世紀的布爾什維克。當然,我用的後一個名字並非是指幾年前掌管了原俄羅斯帝國的那個定義明確的政黨,而只是借用了一個用來罵人的含義模糊的名詞。現在的人們經常把它安在自己的私敵頭上——從上門收租的房東,到弄錯了樓層的電梯服務員。

對中世紀的上等基督徒而言,摩尼教徒是最該反對的家夥。不過,由於拿不出什麽明確的罪狀來控告他們,只好根據道聽途說,指定他們為異端分子。和拖沓無比、場面難看的常規司法審判比起來,這個辦法無疑有很多優越性,就是有時候缺乏準確性,造成了很多冤案。

可憐的摩尼教徒的處境之所以越來越糟糕,是因為這個教派的創始人,波斯人摩尼,一直是仁慈與寬厚的化身。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3世紀初出生在一個叫做埃克巴塔納的小鎮,他的父親福塔克是一個相當有影響和資財的人物。

他在底格裏斯河畔的泰西芬受過教育,青年時代他所處的環境,就像今天的紐約一樣,是一個語言混雜的國際化城市,有的人非常虔誠,有的人不信上帝,有的人追求物質享樂,有的人則非常理想化。在美索不達米亞這個大商業中心,人們來自四面八方,每一種宗教,每一種異端,每一個派別,都有自己的支持者。摩尼聆聽了各種各樣的說教和預言,然後提煉出自己的哲學,其中包含著佛教、基督教、猶太教、米斯拉斯崇拜的思想,還摻雜了一些古巴比倫迷信的東西。

如果不考慮某些追隨者將他的教義極端化的情況,可以說摩尼只是復活了古代波斯關於好神和壞神的觀念。善惡二神無休無止地爭奪著人類的靈魂。而摩尼把古代的壞神和《舊約》裏的耶和華聯系起來(這樣耶和華就成了他的魔鬼),把諸善之神和《福音書》中的天父聯系起來。而且(這裏我們能夠感覺到佛教的影響),摩尼認為人的肉身在本質上是肮臟邪惡之物,人們應該通過不斷地苦修來擺脫自己的世俗野心,並要遵守嚴格的飲食、行為規定,以免落入邪惡之神(魔鬼)之手,在地獄中遭受煎熬。所以,他又規定了一大堆禁忌,規定這不能吃,那不能喝,給門徒制訂了一個只有冷水、幹菜和死魚的食譜。只吃死魚的這條法令也許會讓人吃驚,但是他們認為,比起陸地上的熱血動物,海裏的冷血動物對人類靈魂的永生妨礙小一些,這些寧死也不會吃下一小口牛排的人,津津有味地吃大量的魚,卻從來不會感到良心上有什麽不安。

摩尼輕視婦女,這一點表明他是一個地道的東方人。他禁止信徒成婚,鼓吹人類緩慢地消亡。

至於由猶太教派創立的,洗禮者約翰發起的洗禮以及其他宗教儀式,摩尼一概表示深惡痛絕。他的聖職候選人不是把身體浸入水中,而是實施按手禮。

25歲時,這個怪人開始向世人解釋他的思想。首先,他訪問了印度和中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然後,他返回家鄉,要用他的教義保佑自己的近鄰。

但是這時候波斯的教士發現,這些不食人間煙火的教義使自己失去了很多秘密收入,於是,他們便開始反對他,甚至要求殺死他。起初,摩尼還受到國王的保護,但是當這位統治者死後,繼位者對宗教問題毫無興趣,便把摩尼交給了教士階層。他們把他帶到城墻下,釘死在十字架上,還把他的皮剝下來,懸掛在城門前示眾,以此警告那些可能對這位預言家的異端邪說表現出興趣的人。

隨著與當權者的激烈沖突,摩尼教派本身分裂了。但是這位預言家的一些思想片斷,卻像許多精神流星一樣,在亞洲和歐洲的大地上廣泛地散落開來。在此後的幾百年中,時常有些樸實而貧苦的民眾不經意地拾起它們,經過審視之後,發現它們非常符合自己的口味,於是這些思想常常引起他們巨大的反響。

至於摩尼教是在何時、以怎樣的方式進入歐洲的,我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