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無字碑 狄仁傑脫險

狄仁傑是武則天的克星,也是她的救星。

以“中華神探”的頭銜聞名中外的狄仁傑,其實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可以說,太宗之後,玄宗之前,稱得上政治家的只有他和武則天。還可以說,沒有狄仁傑,武則天充其量不過治國有方的女皇帝,再加玩弄權術的女政客。能不能避免身敗名裂都很難說,哪裏還能成為政治家?

狄仁傑卻讓武則天修成正果,甚至立地成佛。這是女皇陛下自己都很清楚的,因此在晚期竟以“國老”相稱,上朝時也不讓他下拜。她的說法是:每見國老下拜,朕的身上就會疼。狄仁傑去世,武則天更是痛哭失聲。她說:朝堂從此空無一人。皇天奪我國老,為什麽這樣早,這樣早啊![8]

然而這位國老,卻差點死在來俊臣手裏。[9]

天授三年(692)一月,狄仁傑與另外幾位宰相和大臣被誣謀反,進了來俊臣的“例竟門”。這個特務機關之所以得此戲稱或惡名,是因為進去的案犯照例沒有活著出來的。不過酷吏們也有一個政策,那就是立即認罪的可以免死。[10]

於是,狄仁傑回答來俊臣:反是實。

來俊臣喜出望外。他原以為狄仁傑不好對付,沒想到竟不費吹灰之力。而且其他案犯除了魏元忠,也都紛紛效法,自認有罪。看來所有的預案都用不著了,對這樣積極配合的也該寬大為懷,以便為今後辦案節約成本樹立榜樣。因此,來俊臣只是將案犯們收監了事,看管卻不那麽戒備森嚴。

狄仁傑則靠著不打自招的策略,為自己爭取到緩沖時間和空間。他悄悄寫好一封信,藏在絲綿袍子裏,然後請看守將綿袍交給家人。他的說法是:開春了,要換季。

看守沒有起疑,絲綿袍子也送進了狄府。

將門出虎子,狄少爺馬上意識到這裏面有問題。一月的洛陽還很寒冷,父親為什麽急於拿掉袍中的絲綿?結果密信很快就被找到,並由狄公子設法送達禦前。

女皇驚詫。

她問來俊臣:狄仁傑當真承認謀反嗎?

來俊臣說:供認不諱。

女皇問:家屬為什麽又來喊冤?

來俊臣說:這是臣等疏忽了。狄犯入獄之後,立即認罪服法。所以,臣等待之以禮,豐其衣,足其食,高其枕,寬其居,以為謀反若非是實,豈有承認之理。現在看來,此等死囚如不動用刑法,怎麽會招?招了也會翻供。[11]

女皇說:是嗎?朕倒要派人看看。

來俊臣緊張了。他當然不能對狄仁傑怎麽樣,而且再也不能用刑。萬一陛下親自來看呢?當然,也不能讓狄仁傑與使者見面,那可就滿盤皆輸。來俊臣的辦法,是找了一個手下人做替身,穿上狄仁傑的衣服讓使者看。

當時正是夕陽西下。假狄仁傑站在西邊,女皇的使者站在東邊,陽光刺目,根本就看不清。何況這使者進了“例竟門”就心驚肉跳,哪敢細看?東張西望唯唯諾諾而已。

來俊臣卻說:天使稍候,有文書煩請帶交陛下。

帶去的文書是狄仁傑的“謝死表”,也就是表示自己罪有應得,因此甘願就死,並謝主隆恩的奏折。有了這樣一份文件,又有使者的親眼所見,狄仁傑已是翻案無門。[12]

這時,一個九歲的男孩救了他。

男孩也是宰相之子,父親被來俊臣誣陷謀殺,本人則進宮做了奴隸。他以舉報為由求見女皇,其實要告人的正是來俊臣。男孩說:臣父已死,臣家已破,多說無益。只是痛惜王法被來俊臣之流玩弄得不像樣子,實在有負聖恩。

女皇呵呵一笑:是嗎?

是。男孩說。如果不信此言,罪奴鬥膽懇請陛下挑選幾名廉潔奉公忠誠可靠的大臣,誣以謀反,讓來俊臣他們去查去審,看看有沒有不招供、不承認的。

女皇心中一動:哪裏還用找?狄仁傑就現成。

被來俊臣打入死牢的狄仁傑,是從洛州司馬的任上調回神都成為宰相的。如此越級破格提拔,是因為他擔任豫州刺史時,曾經寫密信為判死刑的人求情,人數多達兩千。狄仁傑說:沒有這麽多人謀反,他們其實是冤枉的。但如果公開奏明,有為賊人開脫之嫌;知而不言,又恐違背了陛下好生之德。因此奏折寫了又毀,毀了又寫,竟不知所雲。[13]

當時還是太後的武則天批準了狄仁傑的請求。兩千條性命從劊子手的屠刀下被救了下來,他們的救命恩人卻因為得罪權貴而被貶官。他們當然都沒想到,武則天牢牢記住了狄仁傑的名字,並在稱帝一年後就把他調到了自己身邊。

見面那天,女皇對狄仁傑說:朕清楚你在地方上很做了些好事,但也有人說你的壞話,想知道名字嗎?

不想知道。狄仁傑回答。如果陛下認為臣有過錯,臣應該改正;如果陛下知臣無過,臣倍感榮幸,何必還要知道那些人的名字?不知道,反倒還能正常相處。[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