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奪宮 愚蠢的皇後(第2/3頁)

唐代女子發型百變,這裏選取的是其中三種。據美籍華裔插畫師Nancy Duong作品重繪,參考納春英《唐代服飾時尚》和楊志謙《唐代服飾資料選》。

這時,一個蠢女人幫了他們的忙。

這個女人就是王皇後。

王皇後出身名門,又是太宗皇帝親自挑選,無疑正派賢淑端莊大方,足以母儀天下。然而唯其如此,她在丈夫眼裏便未免缺少魅力,床上功夫更是無從談起。李治雖然沒有經天緯地之才,卻並不等於沒有性的需求,更不等於他就只能湊合。不!他還有蕭淑妃。這個女人既跟他顛鸞倒鳳,也為他生兒育女,正宮娘娘的肚子卻始終鼓不起來。

皇後認為,這都是蕭淑妃害了自己。

於是,跟所有利令智昏的蠢女人一樣,皇後想出了一個自以為得計的餿主意:把那偷情的小尼姑接進宮來,讓她去跟小賤人蕭淑妃撕咬,以毒攻毒,自己坐山觀虎鬥。

有了皇後的支持,武媚娘很快就如願以償。她拿著那張舊船票,重新登上了後宮這艘豪華遊輪,並迅速升級為九嬪之首的昭儀。李治也高興。朝思暮想的女人終於到手,成熟女性也比黃毛丫頭更懂得床笫之歡。結果,他就像蒼蠅掉進了蛛網,雖然那網很柔軟,很溫馨,還有點香味。[27]

王皇後卻得自己吞下苦果。她的主意也許不錯,只可惜找錯了對象。沒錯,小尼姑剛進宮時,在皇後面前乖巧得就像一只貓,也成功地讓皇帝疏遠了蕭淑妃,甚至並不像蕭淑妃那樣獨占皇帝。但是她的溫順、她的隱忍、她的一顰一笑都有一個遠大目標,那就是取王皇後而代之。

愚蠢的皇後終於發現自己是引狼入室,曾經相互仇視的兩個女人也決定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更加危險的情敵,卻可惜為時太晚。武昭儀已經為當今聖上連生三胎,李治這頭大尾巴羊也決心投入狼的懷抱,十頭牛都拉不回來。[28]

更何況,奇案也早就在宮中發生。

案情說起來很簡單。永徽五年(654)初,或者頭一年的年底,武昭儀生下了一位公主。某天,高宗皇帝興致勃勃來看女兒,卻發現小公主死在繈褓中。李治大驚失色問:剛才誰來過?一眾宮女異口同聲回答:皇後陛下。[29]

這就是“殺嬰案”。

但,此案可疑。

事實上,嬰兒暴死,可能有多種原因。王皇後看望並擺弄過孩子,並不能證明她就是兇手。如果她當真狠毒到不惜殺人,那麽被殺的就該是武昭儀的兒子,而非女兒。何況王皇後再笨,也不至於蠢到將情敵的住處作為犯罪現場。更何況從宮廷鬥爭中的表現看,她根本就下不了這毒手。

指控武昭儀為兇手也於理不通。盡管“虎毒不食子”並不一定適用於這個女人,卻不能低估她的智商。她可不是什麽傻乎乎只知蠻幹的母老虎,而是一條可以在草叢裏隱忍潛伏很久,一旦開口就要見血封喉的毒蛇。那麽請問,掐死自己的孩子,以此陷害剛離開的皇後,這個贓栽得了嗎?

栽不了。因為王皇後孤身一人看望擺弄孩子,實在太怪異了。以皇後之尊,臨嬪妃之室,身邊豈能無人伺候?身為母親和下屬的武昭儀豈能不一旁作陪?皇後又豈能吩咐她們統統退下?漏洞破綻如此之多,這個贓可怎麽栽?[30]

因此公主之死,只是一起意外事故。

事實上此案並未引起軒然大波,小公主也要到十年後才被追封。武昭儀很清楚,這時頂多能多給皇帝施加一點心理影響。畢竟,王皇後的謹嚴方正朝野聞名。要想扳倒這個最大的情敵,需要等待,也需要更大的陰謀。[31]

這個陰謀就是“厭勝案”。

厭勝是一種詛咒他人致病致死的巫術,具體做法則是將仇人的形象繪成圖畫或刻成木偶,然後紮針念咒。此案同樣撲朔迷離。能夠推測出來的,大約也就是紮滿尖針的木頭小人在王皇後的寢宮被當場搜出。木偶的形象是武昭儀還是高宗皇帝?是誰告發了厭勝之事?此事究竟是王皇後之母柳氏的餿主意,還是武昭儀對王皇後的設計陷害?官修史書一概語焉不詳,甚至其說不一,只能留給後人任意猜測。[32]

古代的厭勝術由來已久。托名古代巧匠魯班的《魯班經》中記錄了一些住宅建造時可用的厭勝術(如上圖第一排所示),認為以厭勝之法放置鎖頭、桃符、雙刀等可影響房屋的風水,甚至影響居住者的健康和命運。更為流行和普遍的厭勝術體現在“厭勝錢”上(如上圖第二排所繪),取求福消災之義,和“壓歲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此刻,是永徽六年(655)的六月。

舊案未了,新案又起,王皇後岌岌可危。那麽,這個雖然愚蠢卻尚屬良善的女人,能夠保住地位和性命嗎?決心置對方於死地的武昭儀,又能夠如願得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