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六章 放不下(第4/6頁)

何鑒點頭道:“所以你想維護朝廷的綱常秩序?”

“正是。”謝遷點頭道,“陛下回來後,會對此戰功勞進行賞賜,吏部和禮部可能是這次變化的重點,兵部最好別動,繼續讓之厚留在現在的位置上,已是對天下人最好的交待。”

何鑒沒有接茬,因為他並不覺得謝遷說的話合適,他更屬意沈溪接替他吏部尚書的職務,他也好就此離開朝堂過清靜日子。

至於你謝於喬將來怎樣,跟我有什麽關系?到時候朝中發生再大的亂子,也跟我無關,我反正已經老了,過幾天算幾天。

謝遷皺眉:“看來你還是希望他更進一步?”

“一切隨你吧。”

何鑒不想去跟謝遷爭論什麽,畢竟老友久別重逢,見面後總在爭論一些事,還老跟沈溪有關,他便覺得一陣心累。

何鑒嘆道,“不過於喬,你該改改性子了,有時候不妨試著放放手,讓之厚在朝中獨當一面,看看結果如何?畢竟他是我們這幫老家夥看著成才的,或許會有驚喜呢?回歸平常心,日子終歸要一天天過下去!”

……

……

何鑒對此態度曖昧,並不在於他想當什麽墻頭草,中立派,而是因為他覺得自己都要致仕歸鄉了,根本沒必要多管閑事。

以後無論謝遷跟沈溪產生怎樣的利益糾葛,或者說文官集團內部發生如何變化,他都會站在局外人的立場上看待,而不是親自參與其中,這對何鑒來說算是一種心態上的潛移默化。

至於謝遷對沈溪態度如何,何鑒實在看不懂。

明明是你自己栽培起來的後起之秀,現在你卻處處提防他,或許僅僅是因為這個後生的崛起之路沒有按照你規劃的線路走,讓你覺得亂了朝堂的規矩,才會出面打壓,以前你全面控制朝局,打壓也就罷了,但現在就怕你沒有這能力……不過,你是否有這層覺悟我也不管了。

隨後謝遷再跟何鑒說什麽,何鑒都故意回避沈溪的問題,就事論事,將這半年多來朝堂上發生的事情大致說了一遍。

一些重要的人事變動,何鑒會詳細跟謝遷說明,畢竟謝遷長時間在延綏,對此有些閉目塞聽。

最後何鑒主動問道:“於喬,司禮監掌印太監懸而未決,你可有聽到什麽風聲?長久以來,司禮監都沒人用印,朝廷內很多事亟需處理,僅靠官員勉力維持,實在力不從心,朝廷缺少個決策者啊!”

謝遷道:“經過宣府時,大概聽說陛下回京後會選拔司禮監掌印,幾個候選者你應該知道是誰,誰能上位實在不好說。”

何鑒再問:“那選拔是由之厚提議的吧?我記得有人這麽說過,但不能確定。”

“嗯。”

謝遷點了點頭。

何鑒嘆了口氣:“陛下長久沒定下司禮監掌印人選,現在不是應該快刀斬亂麻,盡快任命嗎?居然還要做什麽選拔,回京途中更是偷偷溜出去遊玩,這一來二去,朝廷要耽誤多少正事啊!不過好在年底前應該都能解決,今年的年終總結,還有明年的年度預算,都會在接下來幾個月內完成。”

說話間,何鑒又輕松了許多,想到皇帝馬上就要回來,很多事情都可以得到妥善解決,正德三年跟正德四年的事情應該都不會耽誤,而且取得對韃靼戰爭的決定性勝利,這一年下來,大明可說收獲頗豐,沒有因為皇帝禦駕親征造成多大影響。

謝遷道:“司禮監掌印的位置,不能給年輕人,如今陛下身邊最得寵的太監,應該是擰公公,此人其實就是陛下跟前近侍,陛下登基的幾年裏,劉瑾跟張苑都未能將他壓下來,反倒讓他趁機崛起。若之厚跟他聯手,你不怕之厚將來將內閣架空?”

“不會。”

何鑒搖頭道,“之前有傳聞,不管沈之厚舉薦誰來當司禮監掌印,陛下都會應允,但沈之厚卻沒有這麽做,說明他還是守規矩的。最後陛下只得說公開選拔,若人選不合心意,於喬你不會進行幹涉?再者……擰公公到底算是東宮嫡系,他上位對於喬你應該算是一個收獲吧?”

謝遷一怔,隨即意識到何鑒話裏透露出的意思。

一旦司禮監掌印不夠強勢,就輪到內閣首輔掌控一切,所有事情都會由內閣票擬來決定,司禮監掌印就此成為了擺設。

關於誰來做司禮監掌印的事情,謝遷一直都覺得很無力,因為他根本就沒法參與,無論是之前張苑倒台,又或者之後皇帝定下司禮監掌印選拔模式,都跟他沒有任何關系。

但這並代表謝遷不會插手,他稍微思索何鑒的話後,覺得很有道理。

與其找一個德高望重但難以控制的老太監來當司禮監掌印,或許真不如找一個年輕人上位,年輕意味著沒多少閱歷,缺少做事的經驗,人脈關系也不如那些老家夥豐富,自然就會將權力旁落,要不然遇到劉瑾這種老奸巨猾的存在……謝遷想想都心有余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