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二六章 站邊(第2/4頁)

何鑒道:“看你,做什麽事情都急,現在連喝酒都如此……”

謝遷嘆息:“瞧世光你說的,他們一個二個身體都不好跟我有什麽關系?感情我這把老骨頭硬朗反倒成了罪過?賓之退下來有些時候了,年初時我去見過,他對朝事屢有激進之言,對當今陛下有諸多不滿……現在劉瑾死了,朝事基本太平,難道他就不能閣下執念,過幾天安生日子?”

何鑒打量謝遷,道:“於喬可有增加閣臣人選的計劃?這會兒內閣事務繁忙,就這麽幾個人夠用了嗎?”

謝遷臉色不太好看,現在內閣雖以他為首,但基本大多數票擬他都交給梁儲和楊廷和處置,他只負責重大事件,雖然謝遷知道梁儲和楊廷和很忙,但在他看來,比起當初只有他和楊廷和在內閣時輕松多了,也就沒有再給內閣添人的心思。

“世光,你為何突然提起此事?難道你想讓我跟陛下提議,讓賓之回朝繼續擔任大學士?”謝遷問道。

何鑒搖頭:“這不是為你考慮麽?我也知道,離開內閣,想回來就難了,陛下跟賓之間的矛盾朝野盡知,我自然不會給你添亂……不過,有些翰林老臣在朝中處置事務力不能及,到內閣或許還能發揮余熱。”

謝遷想了下,白鉞是成化二十年科舉榜眼,是年入翰林院任編修,弘治九年升翰林侍讀,《大明會典》修成後晉侍講學士,有資格入閣。當然,沈溪也是翰林出身,目前在朱厚照跟前炙手可熱,更有資格入閣。

謝遷忍不住問道:“你是說秉德,還是之厚?”

何鑒笑道:“你始終沒忘了把之厚調到你手下去當差,如此一來你好看著他,不讓他招惹是非。但你也不想想,就算你要調之厚到內閣,他會同意嗎?我說的人是秉德,他在禮部難以支應,倒不如入閣做幾天閑差。”

謝遷搖頭擺手:“你把內閣事務看得太簡單了,每天需要處理的朝事起碼數百件,多的時候甚至有上千件,在那裏當差可不是什麽輕快活。”

何鑒打量謝遷,雖然他沒說話,但眼神好似在說,你這還不夠輕快?

謝遷想了想,又道:“有時間的話,我會去探望一下秉德,以他的資歷確實可以入閣,之前我一直想讓德輝回朝,不過看來一時難以實現,很多事情都跟先皇時不同,現如今陛下對朝事近乎不管不問,司禮監也沒太多意見,一切全憑內閣支應,適當增加閣臣人選有助於提高朝廷辦事效率。”

何鑒為謝遷斟了一杯酒,道:“陛下既無心朝堂,司禮監掌印怕是一時半會兒不會有變化,如此一來,倒可維持一段時間朝堂安穩。不過年後之厚就要回朝當差,於喬你跟之厚之間……唉!”

提到沈溪,何鑒和謝遷之間氣氛就會變得微妙。

何鑒是個老好人,總想說和沈溪和謝遷間的矛盾,可總不見效。

謝遷又夾了口鹵豬耳到嘴裏,嚼了嚼,似有所思:“他做他的事情,我做我的事情,我跟他之間能有什麽?只要他做事守規矩,別亂來,不要總想一鳴驚人,我這把老骨頭能容不下他?”

何鑒道:“似乎之厚在養病這些日子,籌措軍費的事情沒有停下。”

“什麽?”

謝遷當即一驚,“這小子,還不願善罷甘休嗎?”

“看你,剛說什麽來著?是你跟陛下進言,說朝廷拿不出軍費,現在之厚自行籌措有何不可?他又沒動府庫存余,不過是在民間納捐罷了……我也只是偶然聽人提及,在這個問題上你最好不要反對。”

何鑒態度明確,在關鍵問題上力挺沈溪,而不希望謝遷跟沈溪唱反調,尤其他認定沈溪做的是正確事情的時候。

謝遷放下筷子,恨恨地道:“本以為他受傷後能消停些日子,看看他都幹了些什麽!他才回京多久?先是劉瑾,又是張氏外戚,下一步他不會踩到你我頭上來吧?”

何鑒苦笑一下,沒跟謝遷說什麽,端起酒杯喝了一口。

謝遷意識到在何鑒面前說沈溪的壞話無濟於事,何鑒對沈溪的力挺遠比他更甚,不由恨恨地道:

“之前我就在懷疑,他如此針對張氏外戚,乃是因為他想獨攬朝政,扳倒他掌權道路上的障礙,如今他已然得逞,張氏一門現在只是空頭侯爵而沒有了實際兵權,沈之厚的權勢進一步鞏固,下一步他不會挾兵權當第二個劉瑾吧?”

“呵呵。”

何鑒道,“怎麽又提這一茬?於喬,你就不能拿正眼去看之厚?外戚案他完全是被朝臣逼著去跟陛下進言,到現在我還後悔當日去找他。”

謝遷嘆了口氣:“世光,你跟之厚才認識幾天?這小子的性格,我比誰都了解,他做事講究名正言順,當日看似是由你去鼓動他入豹房進言,但或許他早就期待如此,甚至你去見他都在他預料之內,至於他見陛下的真正原因,不用說就是張氏兄弟礙著他的路了。以他如此年歲,卻有那麽高的成就,又有那麽深的城府,你能治得了他?”